|
||||
发展乡村旅游 打造特色品牌 近年来,我省打造出了一批精品民宿、休闲农庄、特色乡村、旅游小镇,但目前我省乡村旅游还存在设施设备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品牌等问题。该如何破解? 农工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建议:注重产业培育,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要重点发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支持具备条件的名镇名村依托乡村生态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乡村;积极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培育新型产品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打造一批生态宜居、文化传承保护良好的特色旅游乡村,发掘、培育乡土美食,形成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委员们还建议,培育一批智慧旅游乡村。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培育农村居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方式和生活态度,有利于维护农村的和谐繁荣。 省政协委员陈天栋建议: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重点扶持一些城乡接合部、较偏僻乡村的文化事业建设;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文化设施资源,将其拥有的文化站、室、场、院对外开放;鼓励农民组建各种形式的文体队伍,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乡村文化团队,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乡村文化工作者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有影响力、有实力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鼓励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投身乡村文化事业,充分挖掘民间文化人才,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如何抓好产业振兴?省政协委员朱学习建议:坚持规划先行,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产业绿色化、特色化、高效化、市场化为路径来推进产业兴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抓住“一带一路”和国家继续扩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此外,还应强化人才支撑。朱学习建议,鼓励有文化、有情怀、有本领的大学生和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返乡经济,使他们成为“三农”工作的新生力量。 改善乡村投资环境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投资环境直接关乎民间资本注入乡村的力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民盟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认为,应强化对乡村投资环境的监管,加快解决影响乡村投资的各种问题。 委员们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简化手续,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切实解决乡村投资者在环保、交通、水电使用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金融系统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投资者免于其他民间借贷的高利风险。 委员们认为,乡村投资要向多元化迈进,既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进行多元化投资,又要改变各自为战的思维和做法,走联合合作道路,建立各种合作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