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7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义
看巩义繁华“小上海”的奇迹发展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看巩义繁华“小上海”的奇迹发展之路
回郭镇以率先在全国兴办社队企业的创举,引领时代之风
2010年,大气磅礴的巩义市产业集聚区

走在时代前列的工业化浪潮

1949年,国营新中烟厂成立,位于回郭镇。1954年地方工业调整时,密县新华烟厂、洧川大华烟厂并入该厂。1957年,将公私合营建中、新兴两厂又并入该厂。至此,厂址占地面积2330平方米,职工1270人,100千瓦发电机组1台卷烟设备24台,固定资产268万元,年产卷烟4.2万箱,产值806万元,利润23.6万元,税金245万元。新中国成立初期,回郭镇的税收占郑州市总额的90%以上,一度占全省税收总额的60%左右。1959年,拥有1200多职工的新中烟厂转为国有企业,不久迁址新郑。支撑了回郭镇30余年辉煌繁荣、造就了当地的富庶殷实、培育了大批优秀管理、销售和技术人才的卷烟业,自此与当地彻底作别。

1951年,回郭镇决定在全省乡镇中率先兴办电厂,镇商联会集资收买黄金30两,从中南军区换回了一台60马力的发电机组。当年底,镇区各烟厂和店铺都安装了电灯,大街上装上了路灯,当时的中国大部分乡村还未通电,但在回郭镇却是一片机声隆隆的生产场景。吸引了远近几十里的老百姓前来看稀罕,回郭镇因此更添“小上海”的神韵。

为了满足地方工业发展中的电力需求,1952年春,镇政府决定扩建电厂,大家热情高涨,自制了锅炉,购置了蒸汽机、电辊等设备,各家工厂配套了电机,连续奋战5个月后正式供电。1953年8月,回郭镇从上海购置一台2.5T立式锅炉,添置100千瓦发电机,新配一台蒸汽机,并请来省里的专家做指导,又一次集资办电厂。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1954年7月1日,新建的回郭镇电厂正式送电,工业发展因此突飞猛进。

纺织业迅猛发展,产品供不应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回郭镇传统手工业之一的纺织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其龙头为新办的联益印染厂。1950年底,由回郭镇花、纱、布公司牵头,几家粮行、烟行参与,集资15000元联合建设联益印染厂。工厂以附近农民纺织的宽幅平面布为原料,将白布过车压光、印花、漂染、叠码。由于质量过硬,适销对路,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远销数省。当时西安民乐园市场的40家布店,竟有37家经营联益印染厂的花布。1958年,联益印染厂又新上了织布车间,生产高档花布,人员扩充到250人。

在联益的示范带动下,1953年全镇印染厂增至9处,从业职工400人,而直接为其提供原料的四乡农民竟多达10000人,布机超过2000张。在发展地方工商业、初期为国分忧等方面,回郭镇印染业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回郭镇印刷业也不甘落后,不仅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在技术上领先于周边地区,不少厂家纷纷向郑州、洛阳、西安等地搬迁扩张。合作化兴起后,留在当地的印刷厂成立了印刷合作组,规模不断扩大,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印刷厂,用户远及陕西、青海等省。1960年,该厂与站街公私合营印刷厂合并后迁往孝义镇。

回郭镇人提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口号。因具备以往工业留下的基础,经过简单恢复和改造,回郭镇迅速崛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他们在地处偏僻的沙沟河沿岸建起了五七化工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被称为回郭镇的母厂回郭镇利用“滚雪球”“母鸡下蛋”的办法,又先后投资办起了化肥厂、棉纺厂、铸造厂、砖瓦厂、电器厂、第二化工厂等企业。到1974年10月,回郭镇的社队企业已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了57个,全镇到处厂房林立,农村浇地和耕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回郭镇人有做生意的传统,因而人精明,不封闭,信息很灵。”在回郭镇工作了一辈子的孙志威老人对此感慨颇深。他认为,回郭镇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积累下来的丰富资源,才造就了后来社办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繁荣。

引领时代之风,创造经济奇迹

1974年春天,时任河南省委主管经济的副书记王维群,从郑州赴洛阳考察,途经当时巩县回郭镇,看到这里土地平整,庄稼茁壮,机器轰鸣,一片繁荣,回郭镇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此后不久,当一篇由《河南日报》记者杜贵宝、通讯员牛玉乾撰写的关于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长篇调查文章送审到王维群的手上时,他立即批示“突出发表”。

1974年12月15日,在《河南日报》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光明灿烂的希望》,突出发表经审改后的文章。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伟大的光明 灿烂的希望》为标题转发了《河南日报》报道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报告,并配发了署名郭大江的评论《满腔热情地支持社队企业》。

1976年,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彩色纪录片《回郭镇的春天》,在全国各地上映,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回郭镇为对外开放单位。回郭镇在一夜之间名满全国,并享誉海外,全国各地的取经者和五洲宾朋纷至沓来,最多时一日接待3000人,仅1976年就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而回郭镇大办社队工业的创举,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曾经遭遇困惑的探索者,他们或跟进出击,或携手并进,共同引燃了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乡镇企业燎原之火。

合着时代节拍,历经风雨沉浮,回郭镇人民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逆风飞扬的回郭镇,以率先在全国兴办社队企业的创举,引领时代之风。

一脉相承的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英雄气概,一成不变的是自强不息、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一以贯之的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劳的巩义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奇迹。

攻坚克难开新局,乘风破浪再扬帆。巩义将乘着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东风,砥砺前行,再续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35463 2019-01-17 00:00:00 四 看巩义繁华“小上海”的奇迹发展之路KeywordPh回郭镇以率先在全国兴办社队企业的创举,引领时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