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该起来了!”凌晨5点半,闫美玲准时从睡梦中醒来,她推了推身边的丈夫郑观营。 老郑也没有任何犹豫,从床上坐了起来。 两人穿好衣服,简单的洗漱过后,闫美玲走进厨房,把头天晚上备好的小米、红薯等食材放进锅里,开始准备熬粥做早饭。 而此时的老郑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房间,开始一个一个地帮他们穿衣服了,准备开启新一天的生活。 老郑“家”的孩子有点多,足足有7个。 作为家长的老郑夫妇俩也是雇来的。 2014年6月,老郑夫妻俩被民政部门招聘而来,和福利院的孩子们组成相对固定的家庭,又被称作“类家庭”,希望这些被遗弃的残障孩子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父母之爱。 目前福利院内“类家庭”共有32户,养育孩子200余名。 近日,郑报融媒记者走访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家长郑观营、闫美玲夫妇,看他们5年来如何为一颗颗孤独幼小的心灵点亮温暖前行的烛光。 记者 翟宝宽 实习生 孔姝潼 文/图 “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去爱他们” 正值隆冬,郑州西三环,福利院西侧有一个操场,可能是因为天气冷,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孩子在里边玩耍,而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个成人在陪护。 福利院东北角的一栋6层居民楼,看起来很普通,里边住着32户像老郑夫妇俩这样的“类家庭”。 郑观营今年53岁,妻子闫美玲跟他同岁,两人来自郑州新密市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来郑州之前,老郑在农闲时出去打过工,也在老家干过泥水活。 两人养育了一儿一女,虽不富裕,却也幸福美满。 后来,女儿嫁到了郑州,儿子当兵去了外地,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2014年,经人介绍,老郑夫妇俩顺利通过了民政部门的招聘,来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给一群特殊的孩子当起了“爸妈”。 “其实在正式来之前,我已经提前来过福利院,想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第一次见到福利院的孩子时,我心里有点忐忑,很多孩子都是残障儿童,有的连吃饭、走路都不会,我不知道我们俩能不能照顾好这些孩子。”郑观营回忆说。 “但是看到孩子们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回去跟闫美玲商量后,两人一起来到了郑州,这一待,就是5年。 看着这些孩子对自己笑 觉得很值得 按照福利院规定,“类家庭”家长全年无休。自己家里有事时,最多只能回去一个人,如果两个人都要回去,必须把孩子安顿给其他家庭之后,才能离开。 “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每天都全身心地照顾他们。”闫美玲笑着说道。 2014年至今,夫妻俩没有回老家过一个春节,把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照顾和陪伴这些孩子们。 “老家那边的父母都不在了,自己的孩子也在郑州,回去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我们俩特别愿意陪着这些孩子,跟他们在一起我们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老郑表示,他们夫妻俩从来没有过后悔和怨言,每当看着这些孩子对着自己笑,他们就觉得很值得。 “其实最开始不是特别愿意他们俩来福利院做家长,因为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和弟弟养大,想让他们享享清福。”今年28岁的郑春然,是老郑夫妻俩的大女儿,如今已经结婚生子,跟丈夫在郑州做些小生意。“因为知道他俩都特喜欢孩子,又在家闲不住,特别是看到福利院的这些孩子很可怜,就慢慢转变了态度,支持他们。” 这个家的“爸爸妈妈”不好当 “为了照顾家里的这些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去帮忙照看外孙。”老郑有些愧疚,好在郑春然在闲暇时就会来福利院看看父母和这些孩子。 “我俩对家里的这些孩子,比对外孙都亲。”老郑笑着说。 每年的大年初二,郑春然就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福利院看看老郑夫妻俩和孩子们,就相当于回了“娘家”。 “刚来福利院的那三天,我几乎都没睡着觉!” 闫美玲讲述起刚开始收养福利院孩子们的时候,依然历历在目。 “前三个月是试用期,给我俩分了4个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因为病痛,经常哭闹到半夜,刚开始那段时间真的特别为难。孩子一哭,我的心就揪起来了,想想他们这么需要人来照顾,我们就坚持下来了。” 从最开始对照顾福利院的孩子一无所知,到现在顺利照看7个残障孩子,这几年来,老郑夫妻俩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 “我俩都是农村的,刚开始连给孩子换个尿不湿都不会,都是慢慢学的。”老郑回忆说。有个孩子叫强强,老郑夫妻俩印象很深刻,因为天生无肛,做手术也不是很成功,被父母遗弃在医院门口,后来被送到了福利院,来到老郑家时才一岁多。 “那个孩子太可怜了,看着都可心疼。成天戴着尿不湿,屁股都烂了。我俩就天天给他清洗,给他换尿不湿,在太阳下晒晒屁股。”老郑回忆起强强,眼角还闪着泪花。 就这样,夫妻俩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个孩子。 后来,在老郑家住了一年多,强强的情况慢慢变得好一些,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走了。 因为不是第一批来做“类家庭”的家长,试用期的那三个月,他俩就带着孩子跟别的家庭学习经验,认真学习如何照顾这些孩子。后来就慢慢有了经验,老郑家的孩子也就固定在了7个。 “现在这三十几户里,最多也就是养7个孩子,因为再多了实在照顾不过来。”老郑告诉记者。 现在老郑家里的7个孩子最小的一岁半,最大的已经14岁了。4个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1个患有重度脑瘫,不能行走,每天都要坐在轮椅上。1个患有脑积水,还有1个患有小脑畸形,虽然今年已经14岁了,但是智力只有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每天早上,老郑夫妇5点半就要起床,光是给孩子们穿衣服,就要花一个多小时。 闫美玲总是起床后先把粥煮上,然后帮老郑一起照顾孩子们穿衣洗漱,起床和做饭穿插进行。 福利院的孩子都要上学或者进行康复训练,学校就在福利院里面,有针对各种孩子的不同班级,老郑家的孩子就分了好几个班级。 孩子们吃过早饭都已经8点半了,夫妻俩把孩子分别送到学校和康复中心,然后回到家里收拾屋子。 有几个孩子的便溺都不能自理,每天都要帮他们洗衣服。 上午10点40分,老郑陆陆续续去接孩子回家,闫美玲在家准备午饭,下午2点钟再把孩子送到学校,下午4点再接回来,照顾他们吃晚饭,一直到孩子上床休息后,他们才能休息。 福利院里给每户人家都分有几畦菜地,老郑夫妻俩在自家地里种上白菜、萝卜和大葱。 因为天气冷,夫妻俩把白菜囤好盖了起来,趁着送罢孩子去学校的空闲,他们去地里转了一圈,拍了拍自己种的白菜,老郑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白菜,无公害的,给孩子们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