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建引领结硕果 勇于创新书华章 2018年,五里堡街道围绕郑州市“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1236”总体工作部署,按照“苦干强基础,转变求提升,创新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党建引领全力推进“六个五里堡”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了项目推进速度快、环境面貌变化大、民生服务暖人心、平安稳定筑和谐的良好发展局面。 党建引领强基础,打造“先锋五里堡” 过去一年,该街道持续深化“一支部一特色”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打造了汇金社区“党史馆”、香榭丽社区“国学堂”、国花社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特色品牌,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开展“书记大讲堂”、“他山之石”观摩交流、“红色读书周”等活动,全面提升了社区书记示范带动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将“红色基因”充分融入到非公企业发展中,创新打造瑞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党建示范点,指导其在新业态新群体中发挥好每名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企业发展与党建提升互促共赢,并力争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非公党建品牌。街道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共河南省委《党的生活》专期报道。 党建引领增动力,打造“品质五里堡” 街道克难攻坚,统筹协调,将两个拆迁近十年、停工数年的项目快速复工推进,目前均已顺利封顶,2019年有望实现回迁。在三级路长制下创新建立了“三会一平台”,打造了棉纺路“商户自治示范街”,并以点带面辐射至辖区20条主次干道,开展河医周边综合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使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市委主要领导两次带队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依法和谐取缔了占道30年的康复后街马路市场和占道数十年的建新街马路市场,不断提升辖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街道发挥“先锋队”“主力军”的作用,持续开展了工地管控、楼院整治、楼顶清洁、油烟净化设施管控等专项行动,辖区全年优良天数164天,全市排名第三,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建引领惠民生,打造“情暖五里堡” 街道推行“政府搭台、社区承办、社会组织承接、社工服务支撑、志愿服务助推”的服务模式。围绕群众需求确定了“情暖夕阳”“小眼睛大世界”“她空间”“绿色家园”等20类温暖项目,通过搭建“温暖平台”,推进“公益微创投”计划,引进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暖心服务。 建立了200平方米的瑞光“温暖项目”孵化基地,引进了5家专业的社工组织开展济残扶困、助老爱幼、“公益微创投”等十大类温暖项目。2018年开展1000余场温暖活动,成功打造了“圆梦幸福艺术摄影”“国学堂”“党史馆”等特色品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增福祉,打造“平安五里堡” 在全区率先尝试开展危险房屋治理试点工作,对排查出的21栋危楼实行星级台账管理,其中最危险的棉纺路42号楼由政府出资,楼体加固工作圆满完成,群众满意回迁,为全区危房改造提供了五里堡经验。在全区“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合行动”中,街道以党建引领执行,合力攻坚推进,全力配合区法院办理5批51起案件,《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党建引领赢民心,打造“阳光五里堡” 在国花社区郑州市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基础上,结合“七责七化”创新推行“两单两图两卡三警示”的“小微权力”运行新机制,通过清权、晒权、用权、督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党建引领促活力,打造“出彩五里堡” 街道抢抓发展机遇,鼓励瑞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党建带动,聚焦创新创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已吸引80余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全部入驻后预计年产值2亿~3亿,目前已初见成效,省市区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观摩指导并充分肯定。 追梦2019 扬帆奋进正当时 砥砺前行谱新篇 2019年,五里堡街道将紧紧围绕二七区“项目建设全面决胜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提升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效年”“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年”五大行动,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的工作方针,以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为载体,高质量打造“六个五里堡”,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担当重任、增光添彩。 加强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开展“三大红色工程”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一是红色引擎工程。开展“比·评·亮观摩交流”“三述六评一晒”“红色微课堂”等活动,重点提升社区书记、党建专职副书记的能力素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红色阵地工程。以“三室一厅一中心”为主题,打造机关党支部党建阵地;打造防空兵社区军队特色鲜明的红色党群服务中心,深化“逐社区观摩、整街道提升”活动,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规范支部建设。三是红色共建工程。以街道党工委为主体,统筹提升好37家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以党建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着眼街道全局推进项目建设 街道以打造河医高端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为引领,保证四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认真谋划好王立砦动迁改造、大学路中原路交叉口西北角城市综合体、棉纺路中州煤机厂三个项目。结合辖区地铁7号线规划,积极打造以“地下商圈”为主要内容的地铁经济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改造辖区闲置社会资源,推进街道形成点面结合、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加强城市管理力促品质提升 街道将持续深化“路长制”,开展“市容市貌大提升”“背街小巷换新颜”“智慧城管全覆盖”三大工程,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围绕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统筹”,持续在监测点周边开展楼院整治、楼顶清洁、油烟净化设施管控等专项行动,通过精准管理提升品质。大力实施无主管楼院改造、打造“一街一景”微景观等工作,做到窗口区域树形象、市容市貌出亮点。 聚焦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基本保障政策,建立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帮扶济困机制,确保精准帮扶到位。依托瑞光“温暖项目”孵化基地,再引进5家专业的社工组织开展十大类温暖项目,通过开展社区日间照料、“暖心驿站”等主题活动,确保温暖服务到位。强化问题导向,研判群众诉求,一案一策分类解决,同时主动服务,全力化解信访积案,确保和谐稳定到位。推进“慧眼工程”建设,增加视频探头覆盖率,推行“旧城安全提升”计划,力促和谐稳定发展;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进“悦读悦乐”“三个一百·礼赞中国”“青春追梦人·奋斗才幸福”等项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营造祥和热烈的节庆氛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 景静 通讯员 李凡 李娜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