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刚刚落幕的WCBA全明星正赛上,有这样一支特殊的球队:队员中有三位50岁左右的大叔,还有一位22岁的小伙子和一位14岁的小女孩,他们球技平平却获得了两分钟的比赛时间。他们是一支球队,他们也是“一个人”,这支球衣上印着“YE SHA”的篮球队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叶沙的16岁男孩。 昨日,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共青团中央官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个平台,转发了郑州报业集团冬呱视频的原创作品:《一个人的篮球队》。视频讲述了16岁的少年叶沙去世后,父母捐献了他的器官,被救助的五个人组成一支名叫“叶沙”的篮球队,为了替叶沙圆梦参加篮球比赛的故事。 《一个人的篮球队》发出后,吸引了各家媒体和网络红人的转发,如今播放量已经突破1600万,人民日报在同一天接连转发三次,点评道:你的生命,我帮你延续;我的梦想,你帮我实现。“叶沙篮球队”感人至深,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获得一场灵魂的洗礼。谢谢叶沙,是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奉献的力量;谢谢“一个人组成的篮球队”,是你们让世人体悟到人性的张力、精神的升华。 网友反响也极为热烈,持续高涨的话题讨论度,让“器官受捐者 叶沙篮球队”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的热搜榜单,网友纷纷留言:“叶沙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致叶沙和他的父母,你们对生命的热爱,虔诚又伟大”“如果有天,我突然有了什么不幸,请也以这种方式让我的篮球梦延续下去吧”……很多人受到触动,已经在线上报名器官捐献。 《一个人的篮球队》属于冬呱视频的凡人时代系列,在此之前同系列的《我在无人区修铁路》《我不是河神》《不方便的人》,都曾被央媒转发并且获得热议。 记者 孙娟 白阳 段天博 程红森 杨萌萌 张怡 圆一场未完的篮球梦 赛场上,当篮球转了两圈从网里落下时,53岁的周斌兴奋地跳了起来。 在他对面,是WCBA全明星职业篮球员,而他的队友则都是业余队员。暗红色球衣背后有着统一的拼音“YE SHA”,那是他们的队名——“叶沙队”。 球衣正面上,用白色线条勾勒出的不同器官图案,是他们移植器官的部位,5个人的球衣分别是20号、1号、7号、4号、27号,当站成一排时,球衣上的数字正好定格在2017年4月27日。 这支球队还有一件16号球衣,属于叶沙,代表16岁,一个本该是人生里最灿烂夺目的年纪。 2017年4月27日,叶沙因为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他的父母将他的心脏、肝脏、肺脏、左右肾脏、左右眼角膜分别捐给了7个人。 永远停留在16岁的少年叶沙,一直有个篮球梦。 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策划安排下,7人中的5人从湖南、江西来到呼和浩特,参加了这场篮球比赛。 湖南器官捐献中心主任何一平是“叶沙捐献事件”的见证者,也是“一个人的篮球队”的组建者。 她记得当天叶沙妈妈是坚决不同意捐献的,一直对着他们说“不行不行,我孩子什么都没有了”,直到妈妈无意中在家长群发现,叶沙曾经模拟考后填写的一张志愿表,选的医学院专业,妈妈触动了,决定签字,成全孩子想做医生的梦。 而叶沙的爸爸叶俊杰在选择捐献哪些器官时,曾经想留下肺脏,他抬头问何一平:“我能留下肺吗?我总得留点什么吧?” 明明是在施救,而他的神情像是哀求。何一平不忍拒绝,只轻轻点了点头。叶俊杰当医生的老同学却拍了拍他的肩膀,用眼神指了指肺脏一栏的空白。 就这样,叶俊杰在肺脏一栏又勾了一笔,“还能再救一个人,好事。” 对于儿子的离去,他一直难以释怀。叶沙在学校时,曾经跟他打电话说头痛,他让儿子先回家休息。当他赶回家时,儿子躺在地上,“喊不应了”。 “如果当时电话里我让他找老师、去医院,现在也许是另一个结果。”叶俊杰捏着一支抽了大半的烟,抬头纹更深了。 当进行器官摘除手术时,叶沙父母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叶沙妈妈扑到儿子身体上,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泪如雨下地哭嚎:“你怎么丢下爸爸妈妈就走了!” 迅速成立的篮球队 叶沙是2017年湖南省器官捐献数量最多的案例之一,但是“叶沙”并不是16岁少年的真名,是器官中心为他取的化名。 因为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为了对双方生活互不影响,捐献者和受捐者必须遵循“双盲原则”。所以,叶沙父母不知道谁是儿子的受助者。 在叶沙的追悼会上,器官捐献志愿者让受捐者们集体给叶沙家人录了一段音,表达自己的感谢。 爸爸拿着手机听完后,激动得不愿放下,仿佛对面是叶沙在和自己通话,他一个劲儿地对着手机说“谢谢,谢谢你们让我儿子的东西继续保留在这个世上”。 这次篮球队的组建,何一平和所有志愿者仍然没有打破“双盲原则”,他们小心翼翼地通过医院联系着每一个叶沙的受捐者。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们是骗子,当她报出他们于几时几许在哪家医院接受了器官移植时,大家才开始相信他们。 器官移植好比换了身体的某个零件,零件修复好了,但是还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的药物,在外人看来他们仍然还是病人,导致很多受捐者都缺乏自信。 所以7位受捐者并没有全部加入篮球队,因为目前大部分器官移植者是受社会歧视的,例如找工作会被拒之门外,有的还会影响自己的感情生活。 但是,来参加比赛的5个人,都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愿意出镜宣传,哪怕他们的个人隐私会全部暴露在大众面前。 移植了叶沙肝的刘福和周斌都积极锻炼身体,做了肾移植的胡伟不能剧烈运动,但是还是要过来参加比赛。 接受了叶沙左眼的黄山斩钉截铁地告诉父亲:“我必须去,我有这个义务。” 14岁的颜晶移植了叶沙的右眼,参加篮球队是妈妈替她做的决定,当通过电话知道捐献者还是一个16岁的男孩时,颜晶的妈妈一下子哭了,对于叶沙父母,她很感激,也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 被救赎的五人 叶沙的肺:刘福 48岁 比赛前几天,刘福一直努力训练,虽然从未见过叶沙,但是他想替叶沙圆梦。 现年48岁的刘福,28岁时被诊断为尘肺病,呼吸逐渐困难,已经多年没有上班。2015年,刘福的妻子意外身亡,他说服妻子的几个弟兄捐献了她一枚肝、两枚肾,成功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 没多久,刘福自己收到了病危通知,要活下去,肺移植是唯一的出路,而活下去的代价需要五六十万。 他为自己想好了死法,找了一段半人高的栏杆想跳下去,因为患尘肺病多年,他全身无力,最后因翻不上去而放弃。 当医生告诉他,有人会捐献器官给他时,父子两人先是茫然,然后儿子开始放声大哭,他则把头埋进被子里,父子俩的哭声响彻病房。 刘福至今还记得换上叶沙的肺后,那一呼一吸是如此畅通无阻,他的肺也不再像拉风箱式的嗡嗡作响,20多年了,呼吸再也不是一种煎熬。 刘福一直觉得自己也在替叶沙而活,他还想带着叶沙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在站上篮球场的那一刻,他就泪流满面,嘴里念叨着:“圆梦啦,终于圆梦啦。” 叶沙的右眼角膜:颜晶 14岁 14岁的颜晶是队伍里唯一的小女生。她也是“叶沙队”的队长,圆圆的脸蛋上有着一双漂亮的眼睛。 颜晶出生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从生下来右眼上就有一个浑白色的肉瘤,这颗肉瘤不仅让她视线模糊,还经常遭到别人的嘲讽、排挤和恶作剧。 懂事的她,从不向家人诉说这些遭遇,还会在睡前自我安慰:“或许明天醒来,它就不见了。” 角膜移植手术后,颜晶右眼重获光明。“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感觉真好。”曾经总是躲着她的小伙伴也开始主动一起玩耍,性格内向的她脸上也多了很多笑容。 比赛结束后,颜晶显得有些疲惫,她轻轻揉了揉右眼,“如果累了,我会先闭上右眼,因为这也是叶沙哥哥的。” 叶沙的左眼角膜:黄山 22岁 和颜晶一样,22岁的黄山是叶沙角膜的另一位受捐者。 长期上夜班,让他的眼睛显得有些浮肿,眼里还带着血丝,这双眼睛曾经因为圆锥角膜的问题险些失明。 因为都拥有叶沙的“眼”,性格内向的他和颜晶特别有默契,就像亲兄妹一般,黄山总是呵护着颜晶,他们要一起带着叶沙的眼继续看这个世界。 作为队里最年轻的两名队员,在球场上奔跑的他们,仿佛是活跃在篮球场上的叶沙。 叶沙的肾:胡伟 50岁 球队里有个胖叔胡伟,挺着大肚子,慢悠悠地追着球,比赛中他碰球的次数很少,但依然乐呵呵的,50岁的他早在病痛中磨炼出了淡然的性格。 他的父亲做过肾移植,母亲死于肾病,两年前,他也得了尿毒症。被肾病折磨的那段日子里,他用“生不如死”来形容。 每天要吃四次药,每两天做一次长达四小时的血透,他能清楚感知到,身体在日益衰弱,就连喝水这么平凡的一件事,对他来说也极为奢侈。 换肾后,胡伟发现自己有了久违的尿意,对着医生大喊:“我要尿尿!”从此,他不再需要透析,可以大口喝水了。 因为叶沙聚在一起的5个人,对彼此都有种亲近感,他们感恩叶沙,都想替他好好活下去。 叶沙的肝:周斌 53岁 有同样想法的,包括队里的周斌。国字脸,短寸头,生活在广西桂林的老周,如今53岁,皮肤有些黝黑。 5个人里面他是唯一真正会打篮球的队员,从小学开始就非常喜欢打篮球,对于他来说这是叶沙的篮球梦,也是自己的。 球场上精力旺盛的老周,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还是一位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病人。 从接受叶沙肝脏移植起,他便觉得冥冥之中,他和叶沙有缘。 身为司法所长,老周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长期的劳累工作让肝脏超出了负荷,不得不换肝,幸运的是他只等了一个多月就有了匹配肝源。 获得新生的那一刻,他在病床上敬了一个礼,献给叶沙和叶沙父母。他知道从此不再只为自己而活。出院后,他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因为这也是对叶沙的保护。 每每想起叶沙,老周总想流泪,他用牙咬着下嘴唇,努力让眼泪不流下来,“是叶沙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我必须来参加这次的比赛。” 素不相识的至亲至爱 叶沙爸爸给这支篮球队写了一首队歌《夜夜共眠》,夜深人静时,他会反复唱起,歌词里写着“当我在的时候我们素不相识,当我离开的时候我们成了至亲至爱”。 叶沙父母曾经参加过一场公益活动,他们并不知道接受捐者也在现场,而刘福则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当时很想上去抱抱这对夫妻。但是因为“双盲原则”,他忍住了,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 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数量的比例是30∶1,仅约1万人能等来移植的机会。 “一个人的篮球队”宣传出来后,3天引起了826万人次点击互动,5.7万人签名支持,至今已经吸引3.1万余人志愿登记器官捐献。 一人平均能捐献3.5个器官,预计将有11万人受益。社会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正在被这支球队慢慢改变着。 我能想到的关于死亡的最好结局,就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我们终会离去,但是还能看大山大河,听鸟儿嘶鸣,闻清风送来的花香,与世界一起“长生不老”,不失为一种关于生命的顶级浪漫。 经历过至暗至明时刻的叶沙队成员,在队伍成立时,都签署了器官或者遗体捐赠协议,要给更多人带去生命的希望。 (应受访者要求,叶沙、刘福、周斌、胡伟、颜晶、黄山为化名) ■网友评论 如果真有那一天 我一定会捐献 掬雪寒袖:看哭了,哭得稀里哗啦。 我家的小白兔:坐在公交车上的我看到这条新闻泪崩了,只能默默转头控制自己的情绪。 Ji-hyoSong:哭得稀里哗啦的,不管是叶沙还是受捐者,他们都很棒。 唐僧五花肉-rmvb:流着泪看完,我希望不要有那么一天,但是真的遇到了,一定会捐献。 迷途的木子洋洋:让生命继续延续下去,感动。 季初三:临睡前看到这个,真的很感动。记得几年前爸爸就和我说过若干年后也要做这样有意义的事,让我想到人真正离开世界的时候,是全世界都忘记你的时候,让自己生前身后都能为世界带来一点积极的影响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种意义吧。 毛玻璃下的灵魂:“叶沙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致叶沙和他的父母,你们对生命的热爱,虔诚又伟大。 春天里的暖暖:了不起的叶沙,了不起的叶沙爸妈!还有这些受捐者,他们同样很伟大! 文晸赫的悟空空:向每一个叶沙致敬。人间有爱。 Liya要热爱生活:谢谢你,叶沙,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也谢谢受捐者,愿意走出来,延续叶沙的梦想,继续温暖着我们。 布叽呵呵哒:这报道真的做得特别好,不仅仅是叶沙和五个受赠人生命得到了延续,未来还有更多人因为这个而获得希望。 早睡早起吃早餐:可能这才是该有的鸡汤吧! 念念不忘:曾经病痛中的五个人还能站在球场打篮球,这便是付出的意义。真好。 保持可爱yy:这么正能量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一定会给观众带来温暖和力量。这样的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充满爱的方式的开始。 Wuli艾伦:一直很敬佩捐献器官的人,大学时我就想的事,至今还没有勇气签字,但我想我也一定会在一个我喜欢的重要的日子签下我的名字!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