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0版:追梦郑中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升污水处理率 打造水清岸绿美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惠济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污水处理率 打造水清岸绿美景

——访市人大代表马军

市人大代表、惠济区委书记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催人奋进、统揽全局、指引方向的高质量报告,确立了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抢抓机遇,惠济区明确了生态、旅游、健康、科技“四城联建”的发展目标和“一核三带六园”的空间布局,将在“一核三带六园”的空间布局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在做好原有的冷链食品、都市农业等产业基础上,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和成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健康产业园。另外,建议加快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索须河沿线环境提升和截污治污,净化上游水质,保证水清河美。

增强产业优势 加快发展步伐

——访市人大代表牛瑞华

“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破10万‘三大突破’,让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市人大代表、郑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瑞华如是说。

“去年,郑州晋升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2个城市,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郑东新区将不断提高工作站位。”牛瑞华说,今年,郑东新区将增强产业优势,打造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双引擎;将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加大优质中小学、医院、便民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

扛起责任 加快郑州交通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张慧云

作为郑州交通蓝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市人大代表、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云非常关注全市的交通发展。她说,近年来,公司围绕交通基础建设,在投资融资、运营管理上,构建了郑州市交通工程建设的“资金粮仓”。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这几年郑州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交通发展的成就,我们身在其中,参与了建设,感到非常自豪。”张慧云说,成绩只代表过去。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在转型升级,不仅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先行先试,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在未来郑州乃至河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希望在交通延伸服务上更有作为。”

加快工业产业升级 向高精尖转变

——访市人大代表李政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不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中心城区公园围墙应拆尽拆,今后中心城区拆迁区域面积10亩以下的地块,全部建成公园绿地,非常振奋人心。”市人大代表、民建郑州市委副主委李政军表示,增加中心城区绿量,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政军表示,同时应加快工业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郑州战略性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利用央企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全市传统工业,加快新型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升级。夯实全市基础工业,与国际接轨,真正把郑州打造成为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制高点。

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

——访市人大代表李建霞

“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令人振奋。”市人大代表、民进郑州市委副主委、秘书长李建霞说,此次两会,民进郑州市委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郑州市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建议》。截至2017年底,全市注册幼儿园1611所,在园幼儿39.12万人,市政府教育督导达标验收的幼儿园超过1100所。

李建霞认为,郑州市学前教育还存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民办幼儿园经营问题多、学前教育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建议坚持公益普惠,构建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管理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解决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访市人大代表梁伟刚

“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找准坐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市人大代表、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伟刚说。

到去年底,郑州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3%以上,这在全国是领先的。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率,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水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据了解,郑州市将加快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设西水东引工程,疏浚古汴河,实现郑汴洛水系连通,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契机。我们将全面推进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质提升工程,早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记者 徐刚领 覃岩峰 赵柳影 石闯/文 宋晔 马健/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46115 2019-02-25 00:00:00 一 提升污水处理率 打造水清岸绿美景KeywordPh构建惠济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