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11版:追梦郑中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创新创业者搭建成长“鸟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方案
为创新创业者搭建成长“鸟巢”

——市人大代表闫百顺

市人大代表、百顺国际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百顺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郑州发展“成绩单”,让人振奋。

闫百顺说,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早期建设的城市老旧住宅小区与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相比日趋滞后,已成为当前我市城市化进程中需改进和加强的薄弱环节。

他建议,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就地提级改造,重新规划设计,并通过居民的共商共治来完成包括停车、养老、加装电梯等便民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完成对这种老旧危旧小区的整体提升。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访市人大代表赵长升

如何为创新创业者搭建成长的“鸟巢”?市人大代表、郑州金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长升提出三条建议。

首先,要拿出顶层系统设计方案,整合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信、金融办、人才办、中小企业等多部门资源,系统构建多层次服务政策和措施。

其次,研发资金要有保障,研发投入强度的短板必须尽快补齐。

第三,创新驱动要培内引外并重,当地政府要致力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区域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形成新兴产业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载体。

推动农村农业改革加快乡村振兴

——访市人大代表段长海

市人大代表、中牟县官渡镇党委书记段长海说:“我们2016年开始探索农业改革,对辖区的孙庄村采取农民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村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

他建议,改革目前的农业生产关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农村发展。农民所拥有的资源只有土地和宅基地,建议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土地进行整合,彻底摆脱当前的散户经营、各自为战、规模小、品质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局面,从而走上规模化、集约化、高品质之路,让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起来。

如何发展得更好,步伐走得更稳,他希望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着力抓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访市人大代表徐西平

如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市人大代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西平说,要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开业一批、主体完工一批、实现开工一批,不断打造文化新名片;着力推进四大历史文化片区等园区建设,打造中原地区文化会客厅,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作用,一方面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一方面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总部落户郑州,大力提高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引入互联网顶尖企业助力数字经济

——访市人大代表纪磊

市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纪磊表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离不开新兴产业的支撑,目前郑州正在强力发展大数据产业,而浪潮也在郑州设立了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已部署研发人员近千人,接下来将有目标、有计划地集聚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在郑州打造国内智能计算产业高地。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他建议,郑州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互联网顶尖企业入驻郑州,用最新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共同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帮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访市人大代表英瑾

“作为教育界代表,我更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数字和表述。从数据看,政府聚焦民生福祉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基础教育的未来更有希望。”市人大代表、金水区沙口路小学校长英瑾说。

英瑾建议,满足优质教育需求的教育投入仍需加强,努力解决入学难、大班额,在不断持续提升学校教育硬件水平的同时,还要关注优秀师资人才引进。

“让孩子在学校有家的感觉”,这是英瑾的又一理念。“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集中的薄弱学校,一定要秉承教书和育人的理念,让孩子们在学校‘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教育、素质教育要永远在路上。”

记者 党贺喜 卢文军 覃岩峰 肖雅文/文 李利强 丁友明 宋晔/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46126 2019-02-25 00:00:00 一 为创新创业者搭建成长“鸟巢”KeywordPh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