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雁鸣风韵 上一版3
Z08
文风习习 诗意盎然
中牟的奇迹
关于孔子回车 □杨炳麟
中牟有座牟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的奇迹
□张晓林

有的时候,脑际会闪过一个念头,中牟这块土地上出现过很多的奇迹。

譬如,中牟有个官渡,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战争,叫官渡之战,那是一个奇迹;中牟有个雁鸣湖,这个湖也是个奇迹;还有个牟山,忽然之间拔地而起,同样也是个奇迹。就连那个古代的男子潘安,在我看来,又何尝不是一个奇迹呢?这样的奇迹,在中牟,不胜枚举。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中牟的雁鸣湖全国金秋文学笔会无疑是一个更能给我们留下诸多思考的奇迹。从第一届到第七届,跨越了近20年。一个县级文联能坚持着搞了这么多年的全国文学笔会,谁又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呢?从官渡之战,到雁鸣湖金秋笔会,中牟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发生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记得上高中时,对中牟的第一次记忆就来自官渡,来自官渡之战。那是高中课本里一场著名的战争案例,每次历史课考试的卷面上都会出现它的身影。也正是官渡之战,让我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用积攒了两年的零花钱买来了第一套《三国演义》,点上煤油灯,一连用3个周末读完了它。读罢这套书,我竟然无端地同情袁绍,却憎恶起曹操来了。

一个少年,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真的很难说得清楚了。我想,即使是在当时,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直到若干年后进入大学学习,读过《观沧海》一诗后,对曹操的憎恨才有所减轻。

现在想来,产生这样的情绪,究其原因,依然与官渡之战有关。这场战争起初以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来看,曹操绝没有取胜的可能。可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残酷的,不可能竟然变成了可能,变成了现实,也由此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官渡之战也因此作为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上了教科书,让后人作为典范去学习。

我憎恶曹操,也正是他用阴险、狡猾和奸诈在中牟这个地方造就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不光明,亦不磊落。一个少年,在那个时代,崇尚的恰恰是磊磊落落做人,光明正大做事。当然,现在看来,曹操的胜利,对于中国的历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另当别论了。

关于牟山,尽管它的前身依然与曹操有关,但那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概念了。洪水泛滥,浊浪滔天,作为战争而存在的牟山早已荡然无存,连一点痕迹都难以寻觅了。但是,牟山作为一种历史遗迹,作为一种文化财产,却被很好地保存和继承了下来,智慧的中牟人民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尽管现在的牟山和历史上的牟山不是一回事,现在的牟山是用建筑垃圾,以新的理念和新的科研成果堆积建造的,是一座不折不扣的人造之山。但它在文化精神上与历史的牟山完成了对接,算是重生了,历史文化也由此得以延续。无论如何,平地而起一座玲珑秀美、树木葱茏如画一般的绿山,在中州大地上,可以说开了风气之先,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其实,历史上的牟山也是人为堆造的。那个时候堆造牟山是为了战争,是贪婪、野蛮、残暴的产物,每座山头上都插遍了折断的枪戈和烧焦的旗帜,飘荡着血腥的戾气和灵魂悲惨的哭泣声。今天筑造牟山,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难的问题,也给喜山乐水的中牟人乃至中原人圆了一个梦想,因为对水的喜爱和对山的憧憬,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原文化所书写、所寄情的对象。再说得朴实些,至少,今天的牟山,将会成为中牟人民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

历史上筑造牟山,今天同样也是筑造牟山,两次筑造,其目的却是天壤之别,也由此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自然是由一批批富有情怀的人来书写的。

我又想到了雁鸣湖。第一次雁鸣湖金秋笔会我有幸参与了,那时候,站在雁鸣湖畔,竟然还不知道雁鸣湖身在何处?因为,眼前所看到的确确切切只是两方池水浑浊的荷塘,既没有雁,也没有湖,更罔论雁鸣阵阵了。雁鸣湖这一诗意盎然的名字为中牟县文联主席王银玲所取,雁鸣湖金秋笔会自然也是王银玲所发起了。给两片小小的池塘取名雁鸣湖,是气派,也是情怀。

若干年过去,奇迹出现了,昔日的两方池塘如今的确成了波光粼粼、浩渺无际的湖了。夹岸芦苇婆娑,藕花飘香。彩色的回廊在湖面蜿蜒曲折,有撑着花花绿绿小伞的游客在上面流连忘返,频频扣动着相机或手机快门,与碧水中飞舞的鸥鹭合影留念。是的,人们关心的,自然还是雁鸣湖上的大雁。如今,雁鸣湖已然成为大雁栖息的乐园,它们在这里安详地徜徉,发出阵阵欢快的鸣叫。

再说说雁鸣湖全国金秋文学笔会奇迹。笔会一届接着一届地开,全国四面八方的作家一茬接一茬地奔赴中牟,感知牟山,感知雁鸣湖,感知这里的一草一木。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写成一篇又一篇的美文,出现在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的报纸上。这些年里,究竟来过多少作家,写过、发表过多少篇文章,已不需做具体统计。总之,凡是有媒体的地方,几乎都出现过中牟的名字。中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已广为世人所知了。

这真得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她的名字叫王银玲。潘安因其貌美,被后人记住了。但是,我认为更应该被人们记住的,应该是王银玲这样为当地文化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47603 2019-02-28 00:00:00 四 中牟的奇迹KeywordPh□张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