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28日,记者从航空港实验区召开的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初以来,航空港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增速12%,实现了高速发展。今年,航空港实验区谋划了总投资5372亿元的680个项目,将在提升“空中丝绸之路”基础支撑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民生方面也传来好消息:年内力争投用学校10所,续建学校10所,郑州一中、六中航空港校区实现招生,外国语中学航空港校区具备开工条件;优良天数达到231天以上。郑州市委常委、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马健,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市委宣传部长张俊峰,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春山、蔡红、郑福林等出席会议。 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杨宇 文/图 2018航空港 成绩单 经济社会发展 稳中趋好 2018年初以来,航空港实验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稳中趋好,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体现在“五个突破”和“五个第一”。 “五个突破”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00.2亿元,增长12%,为郑州市GDP破万亿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电子信息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84.2亿元,增长7.6%;三是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7亿美元,全省、全市占比持续保持在60%、80%以上;四是跨境电商业务单量突破2000万单,达到2114.4万单,全市占比由2016年的3.28%提升至2018年的21.8%,比重三年提高5.6倍;五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合晶单晶硅项目投产,华锐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光力科技半导体封装划片机、DW电子先进集成电路芯片靶材、富士康中州研发中心等项目入驻,都填补了全省空白。 “五个第一”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全市排名第一;二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4亿元,增长16.8%,高于全市7.8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三是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415.4亿元,实现封关以来“7连增”,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方阵;四是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五是PM2.5、PM10累计浓度下降率在全市县(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航空港实验区在全省开放中的龙头作用,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9追梦 再出发 68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 5372亿元 今年,全区共确定重点项目680个,总投资53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84.8亿元,其中,竣工投产(用)项目230个、在建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78个、前期项目142个。 今年,航空港实验区将出重拳、招大商、大招商,全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华锐光电、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等5个续建项目进度。抢占智能终端产业链高端,加快推进新型显示项目引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成规模、成体系,打造先进制造河南品牌。 规划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区,聚焦物联网与车体电子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电器、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原云等5个续建项目工程进度。 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聚焦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装备、新兴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确保河南省口岸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一期和越人生物医药两个项目竣工投用,加快推进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二期等4个续建项目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工作。 另外,航空港实验区还将大力发展航空制造和服务产业、航空物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文旅商贸产业等。 提升“空中丝路”支撑能力 今年,航空港实验区将尽快完成枢纽经济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南站枢纽工程建设,开展南站交通组织、标识系统、东西广场方案设计等研究,为南站配套建设创造条件。加快新郑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洪泽湖大道互通式立交等13个项目建设,确保按时竣工投用;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郑许市域铁路、G107郑州境东移(三期)改建等6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投资目标。 航空港实验区争取再引进1~2家保税展示企业,依托综保区谋划建设口岸商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综保区贸易多元化。加快推进综保区扩区申报,尽快形成规划编制成果。积极开发肉类进口企业客户群,力争肉类口岸业务量持续提升。研究推进水果、冰鲜水产、食用水生动物口岸运营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活牛口岸利用建成投用的国家级进境动物隔离场拓展业务。 航空港实验区将拓展“单一窗口”功能,促进转口贸易、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中心和国际结算中心落地,加快推动“单一窗口”合作、海关监管互认、贸易网络等国际化。 今年力争投用10所学校 今年,航空港实验区将力争新开工道路里程70公里,新增通车里程60公里;完成第二水厂加压泵站建设,启动调蓄水库建设;完成6条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启动南水北调河以东7座变电站建设;推进坡刘门站和东南燃气调压站建设,启动西气东输二级平泰支线迁改;启动裕中电厂至实验区热力管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华电、华润项目建设;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年内新增绿化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提升双鹤湖高端商务区建设水平。推进国际高等教育园区等重点片区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启动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年底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选址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处置消纳场,形成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非法占道经营、突店经营等执法监管力度,开展城市立面户外广告整治,打造城市良好形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力争全年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每立方米58微克;PM10平均浓度不高于每立方米107微克;优良天数达到231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 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果,确保不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返贫。 加快推进10个领域25项民生实事项目,年内力争投用学校10所,续建学校10所,郑州一中、六中航空港校区实现招生,外国语中学航空港校区具备开工条件,及时满足区内新增人口和回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 力争再签约引进或建成投用一批医院、文化、体育项目。确保省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项目10月份开工建设,谋划建设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加快安置房建设和村民回迁,提升群众居住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化解各类信访问题,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守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