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能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
“赵超构新闻奖”好专栏
我心中的“叶沙们”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 主题系列活动启动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心中的“叶沙们”
■记者手记
扫码看 《一个人的篮球队》 感人视频
5位受捐者组成的“叶沙篮球队” 资料图片

2019年1月,我们在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的帮助下,跟随一支由5名受捐者组成的“叶沙篮球队”,走进WCBA的赛场,记录下了他们帮助捐献者叶沙圆梦的温情时刻。作为拍摄者,这是我们第一次和人体器官捐献走得如此近,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而他们对生命尊重的态度,只是为了将这份大爱无限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致敬“叶沙们”。

记者 白阳 杨萌萌 程红森

“这个拍摄项目吸引着我”

《一个人的篮球队》,这个拍摄项目最初吸引我的是,关于叶沙捐献的故事以及组建篮球队的创意,后来通过与故事中每个人的相处、熟知,让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器官捐献背后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人很难接触到人体器官捐献,所以这一公益行为与人们心里的距离相隔甚远,时常对器官捐献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误解,无形中给捐献者和受捐者造成了歧视和伤害。

正如片中人体器官捐献中心何主任所述,器官捐献本身是违背生物的本能,以人类的原始本能依托很难进行,所以器官捐献是人类文明发展之后教育的结果。这个教育既是日常科普的常识性教育,又包括每一个人所传达出的社会教育。器官捐献本身是人类伟大的生命工程,不仅需要器官捐献中心、学校、媒体对公众加强科普,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对逝者多一份尊重,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只有这样,这项生命工程才能发展得更好,从而造福每一个人。

“生命和梦想的延续”

生命接力——是我在拍摄这些天里最大的感触。这支五人篮球队的诞生,不仅仅是对叶沙生命和梦想的延续,也是属于他们的重获新生。

队伍里,只有周斌是真正会打篮球的,集训过程中,他的活动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尽管周斌太太很担心丈夫的身体状况,但也只是在一旁默默地关注,因为她明白这是周斌和叶沙共同的梦想。她备好热水和毛巾,趁周斌休息的空隙便用毛巾给他擦汗、按摩手臂和腿。

另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胡伟夫妇,胡伟太太像个小粉丝,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给胡伟拍照、录视频。她告诉我,想多拍些回去给孩子分享,让他们看看自己的老爸多么的帅气十足。

这些爱的小细节不禁让我觉得,器官捐献延续的不仅仅是患者们的生命,更是给予不同家庭的新生。年少的叶沙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属于他的器官依旧为生命接力,继续感受世界的温暖,感受不同家庭的美好和幸福。

“把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是带着有些紧张又很期待的心情参与的拍摄,之所以紧张是在于这5位都是人体器官捐献的受益者,我担心在沟通和拍摄的过程中会无意触碰到他们的痛点,但是又期待见到这支神奇的篮球队,因为想同他们一起见证叶沙圆梦的暖心时刻。

在篮球场,第一次见到5位球员,他们看上去都十分普通,甚至有些羞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球队中唯一的女孩——颜晶,14岁的她性格有些内向,不会打球,但在练习运球和投篮时,她认真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比赛当天,在WCBA全明星女队员们的帮助下,颜晶完成了她在场上的投篮,或许在帮助叶沙圆梦的同时,这段特殊的经历也在改变着她的人生轨迹。

我的镜头里还记录下了这样一个画面:5位球员登场前,何主任蹲在地上,细心地为每一个球员检查着鞋带。那一刻,镜头背后的我突然顿悟了,“一个人的球队”不仅仅是5位队员的篮球队,叶沙圆梦的背后有着一群人的努力和付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份大爱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48877 2019-03-04 00:00:00 一 我心中的“叶沙们”KeywordPh■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