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4版:聚焦二七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稳进好”,2019年扎实做好六方面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

高质量建设“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

2月27日上午,在二七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区长苏建设代表二七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二七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2019年,二七区将主要通过六个方面的工作,高质量建设“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

记者 景静

回眸2018

晒晒“成绩单”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659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引进域外境内资金增长11.5%,四项指标均位于市内五区第一。连续三年荣获“郑州市综合考核工作优秀单位”,揽获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四个百强区。

省市重点项目综合考评、开工率、投资进度均位于市内五区第一;18所中小学幼儿园一次性投用;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督查”系统;行政审批暨政务服务工作两次代表郑州市迎接国务院“放管服”调研督导。

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45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以40条道路为带动的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相继建成。在数十家中央主流媒体联合举办的“搜索中国正能量 点赞2018”评审活动中,二七区被评为首批“美丽中国建设优秀案例”。

财政民生领域累计支出28.6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对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补贴8042万元,分配公租房4295套。“温暖二七”建设荣获第八届中国公益节“2018年度公益项目奖”、全国改革开放40年慈善行业“政策推动者”荣誉称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连续在中国慈善年会、中国善城大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抓投资增后劲,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梳理了165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业足球小镇、普乐天地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锦绣商务中心、泰德城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492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2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2.2亿元,获评“郑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新签约17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额1305.7亿元。持续扩大对外经贸交流,被评为“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瑞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活力强劲,新增4家众创空间,“U创港”入驻创新企业89家、创业团队42个,位于全市综合体前列。招才引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4名领军人才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

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行政审批暨政务服务月考核排名中,连续11次位于市内五区第一。

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展示新形象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59件,办复行政复议案件392起。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8件,政协委员提案146件,实现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三个100%”。

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703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258件,办复率100%。畅通政务媒体互动渠道,连续4年被评为“郑州市网络问政先进单位”。加大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48个。

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9.3亿元。装备制造和科技服务产业融合发展速度加快,新大方、名扬窗饰等8家企业被评为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文旅康养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德化街景观提升工程、普乐天地等重点项目实现实质开工。二七华侨城等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业大食堂、足球公园等项目建成开园。

二七特色商业区在全省176个服务业“两区”综合排序中位列第三名,居郑州市特色商业区之首,跻身河南省三星级服务业“两区”。二七新区连年进入郑州市“两强”组团新区。马寨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1.9亿元,连年被评为郑州市“两快”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樱桃沟景区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荣获“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

全年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约12亿元。启动楼宇(总部)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全区83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3882家,全年全口径税收16.38亿元,区级税收5.84亿元。荣获“郑州市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强功能提品质,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

精心打造了以绿云小区、淮南街18号院、连心胡同等为重点的老旧片区提质示范区。侯寨滨河花园一期、荆胡等8个项目安置房顺利回迁,回迁群众26397人。望桥路、长江西路等40条市政道路和杨红线等6条农村道路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公厕230座,其中120座已建成投用。建成停车场22处,新增停车泊位8085个。

对康复中街、桃源路等20条道路实施大中修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30%以上。

全年优良天数165天,PM10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全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加强“四河两库一渠”生态水系建设。

纳入全市生态建设项目库的28个重大生态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连续3年在郑州市生态建设综合考核中位列城区组第一。建成5个综合性公园、40个街景游园,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先进集体”。

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175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56个。

引进河南省实验小学等一批品牌名校,连续8年荣获“郑州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工作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新建5个图书馆分馆、16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建20支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公益演出、公益培训、公益文化活动70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70余场。

大力实施“大巡防”“连心桥”等平安守护“十大举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被评为“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单位”“郑州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区”。

展望2019

亮亮“新试卷”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决胜项目攻坚,持续增强经济质量效益

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合同额27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强化二次招商,力争引进3个以上总部企业。

力争实现新开工项目60个以上,竣工投产40个以上,年度投资5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169个政府投资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76.6亿元。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灏宇数字总部包装产业园、城开产业园等一批在谈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加快苏宁物流园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产达效。整合中船重工713研究所、郑飞公司等科研院所产业资源和发展优势,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与平台搭建,打造郑州市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推进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力争二七中心广场等项目全面开工,德化街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普乐天地等项目建成运营。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绿地双塔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抓好齐礼阎商业文化等特色街区建设,培育发展以“七里生活汇”为核心的嵩山路沿线“1800时光隧道特色商业街”等商业聚集中心。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跟踪做好中欧健康产业城、万科医疗养老产业园等健康养生项目对接服务,力争早日开工;加快凤湖生态休闲区等文旅项目运作,建成集旅游、文化、会议、娱乐、休闲、人文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持续推进樱桃沟、申河等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区域。

深化改革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

全面推进“五减一优”“容缺受理”“一口受理、集成服务”,力争年底实现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率达到100%,审批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率70%以上。持续推进“一网通办”,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40家,各类科技研发及服务平台10家。力争全年新建创新创业载体3个,新增入孵企业(团队)150家。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型科研人才。

聚焦提质提品,建设国际化城乡风貌

加快安置房建设及群众回迁安置进度,确保全年实现刘胡垌二期等10个项目安置房开工,力争荆胡等8个项目安置房回迁。

深化以“路长制”为载体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完善“三长四责”,开展“四大行动”。推进架空通信线缆入地改造,完成工人路、淮北街等3条道路大中修,改造提升红云路、庆丰街等52条支路背街。新建公厕50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7座。全面规范共享单车、渣土车管理,推进智慧停车建设。

加快渠北路、双铁路等43条重点道路建设。完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更高质量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高质量宜居生态环境

力争全年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5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不高于10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不少于215天。

加强尖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设施保护,做好尖岗水库水源充库工作。高标准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金水河上游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钓鱼沟及上游沟壑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凤湖生态休闲区、西南水系连通补源等大水源工程取得实质进展。

强力推进林业绿道建设工程等20个生态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4亿元。加快建成综合公园2个、微公园小游园53个。完成郑西高铁二七段、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等区域共459万平方米绿化提升任务。

突出民生优先,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50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600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完成分配公共租赁住房600套。

继续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推进政府购买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数达60家以上。

开展“温暖二七365”公益演出和公益培训200场以上;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60场以上;新建20个图书馆分馆,新建3~5个智慧图书馆。

新建渠北路、双铁路等30条市政道路,完成3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新增停车泊位8000个。新建20座一类公厕,推进郑西高铁沿线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41.4万平方米。

力争再创引2所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学校”。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省心。

加强平安二七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党建巩固深化,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实施“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行动,从严从实加强政府党组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权责法定、公正严明、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实施“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年”行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工程、公共权力、公共资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48930 2019-03-04 00:00:00 一 KeywordPh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稳进好”,2019年扎实做好六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