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时报 城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 “十里八乡都知道俺村是个‘三少’村,沟多平地少、沙多土地少、干旱雨水少。”提起过去的宋沟村,曾连任四届的村秘书王丙银说:“村里脏乱差,垃圾填满沟,挣钱没门路,种地靠天收……”如今的宋沟村,在老秘书的眼里则是另一番景象:“产业发展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三少’变‘三好’,俺村也从穷窝窝变成了福窝窝。” 郑报融媒记者 袁建龙 登封融媒记者 高鹏敏 通讯员 宋跃伟 文/图 对症下药 摘掉宋沟村“贫困帽” “俺村多年的贫困帽竟让这3个小伙子给‘摘掉’了。”王丙银快言快语,话语间无不感激登封市政府办驻该村的工作队。 “像俺仨都是80、90后的,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对农村工作那是啥都不懂,到村里后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展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孙江博说,“村里一没产业,二来土质差,这才是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曾听当地老百姓说过,以前这里的红薯、西瓜、花生还是贡品呢?通过邀请农科部门专家对土壤分析,确实适合种植花生、红薯等作物。”工作队员冯宇喆介绍。“可老百姓不相信,咋办?没办法,我们工作队三人一商量,自己兑钱,流转了3亩地,建立自己的试验田。”在驻村工作队“试验田”的带动下,当年带动39户贫困户种植红薯、花生等特色农作物235亩。“我种了八分红薯,收获后,孙书记建议我加工成粉条,这不,粉条这一样都卖了3000多元。”贫困户薛三合可谓是“试验田”的最大收益者。 “开展脱贫攻坚就是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想方设法打好‘产业、环境、民风’三张牌。”孙江博说。 抓好产业发展 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之后,通过前期考察和市场分析,在君召乡政府和帮扶单位登封市政府办的指导帮助下,确定发展香菇种植产业。通过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去年建成了12个香菇大棚以及冷库、晾晒场等配套设施。 “香菇基地的经营采用‘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方式,村集体将香菇基地的使用权出租于专业的香菇种植企业,每年可获得固定收益,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装香菇棒10万棒,年产香菇约20万斤,预计可带动贫困户约25人就业。”孙江博介绍说。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驻村工作队依托村企联建,在其所在单位登封市政府办的大力协调下,三家爱心企业为宋沟村捐赠联建资金110万元,用来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同时,借助“扶贫夜校”“星级评定”、设立爱心超市等,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培养向善、向上、向美的文明村风民风。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