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 2018 3月15日上午,惠济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代区长丁文霞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惠济区按照“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奋发有为”总要求,全力加快以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为龙头的4个片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记者 鲁慧 2018 成绩单 综合实力在拼搏奋进中迈上新台阶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1.31亿元,同比增长9.5%,高出全市1.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3亿元,税收占比达82.3%,高出全市7.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高出市定目标2.3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端。 产业品质在务实创新中实现新提升 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迈出实质步伐。 千亿级产值的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河南细胞治疗中心)加快建设、二期正式签约。 中原地区首家宜家家居商场主体完工,国际联号酒店——天地丽笙酒店建成开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夯实。 生态治理在克难攻坚中取得新成效 实施铁腕治理,整改取缔“散乱污”企业253家。 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三河一渠七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全面开展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设8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46万立方米。 清理整治大棚房16处、129亩,农地非农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全域绿化,完成营造林2200亩,新增绿地126万平方米。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新发展 全年民生支出15.7亿元,较2017年增长10.7%,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 开工安置房260万平方米,竣工230万平方米,11个村回迁群众4.6万人,完成安置房网签1.1万套。 新增教学班234个、学位10740个,“两免一补”受惠学生7万人次。 持续发展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产业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引入国内顶级策划团队,研究出台《关于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 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实现突破。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内村庄征迁有序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产业发展质量再上台阶。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2∶38.4∶59.4,服务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一产比重首次降至百分之三以下;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81.5亿元,较2017年增长5.9%;工业投资增长59.4%,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3.6%,培育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1家,10亿级建筑企业5家,新增速冻食品、建筑业2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持续提升生态优势 “金字招牌”更加亮丽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成智慧管控平台,实现空气质量监测全天候全区域全覆盖。 建筑工地严格“三员”管理和“8个100%”标准, 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5%。水域环境明显好转,全面落实河长制,综合整治河渠明沟30公里,清理淤泥17万吨,封堵排污口150处,整改污水私排雨水管涵180处。 土壤污染整治有效开展,核实疑似污染地块4宗,排查重点行业企业5家。 园林绿化建设提质增效,建成公园、游园33个;交通路网沿线生态环境提质提升加快实施,完成绿化范围及扩片区域拆迁约36万平方米,4条生态廊道建设扎实推进。 持续建设品质城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筑,谋划建设市政道路205条,新开工99条,建成50条,新增通车里程60公里。 长度近30公里的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全线进场施工。 地铁2号线二期主体完工,3号线一期、4号线推进顺利,深度融入主城区步伐全面加快。 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实施,高标准启动2个老旧示范片区改造提升。 全区电力线路路径获批,谋划建设输变电站11座。 京水东路、迎宾东路综合管廊工程基本完工。 完成土地供应42宗、2277亩。 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全面推行“路长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建筑物屋顶标识招牌整治。 建成停车泊位1.8万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新建公厕115座、垃圾中转站3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到30%。 整修支路背街小巷3条,建成公交场站2个,城市环境更加安全、整洁、有序。 持续激发潜力动能,改革开放创新活力迸发 深化改革多点突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587项,29家单位、413项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率、“一窗”通办率达到市定目标。 新办企业审批服务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取消不必要证明127项,市场主体增长22.65%。 49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引进投资超百亿元项目2个,新签约项目30个,吸收外资1.7亿美元。 创新驱动加快实施,引入高层次紧缺人才111名,28家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家、26家。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3个教育项目加快实施,4个建成投用,3个主体竣工,10个开工建设; 公开引进、招聘优秀教师245名,新增幼儿园8所,郑北一中等名校实现招生。 发放助学金165.6万元,惠及学生2000余人次。 新建、改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个,举办文化惠民活动700余场次。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免费“两癌”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家庭医生履约人数达到16.3万人次。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281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人。 拓宽善款募集渠道,救助困难群众5253人次。 “七五”普法持续推进,84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健康运行。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