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7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月,“小而美”电影的春天来了
《我和我的祖国》 定档国庆节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3月,“小而美”电影的春天来了

上周五上映的《过春天》《阳台上》《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小而美”的它们就跑出了各自的姿态:它们中有口碑强悍的硬核剧情片,也有因表达和视角独特而引发争议的“异类”,还有击败《惊奇队长》拿下当日票房冠军的新晋爆款……这三部片都值得说一说。

最爆款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截至上周日,该片已经斩获了超过2.3亿元的分账票房,头3天的排片率和单日票房曲线都一路飞升,第三天甚至直接在低迷的3月来了个票房过亿。如此爆发力,对于早就对爱情片审美疲劳、对矫情作死很抗拒的内地市场而言,完全是意料之外。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有制胜秘诀的,不像绝大多数影片只就电影本身进行口碑维护(比如称赞特效、歌颂表演、突出主题特殊等),《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强调一种情感的效果——自投入宣传以来,影片顺其自然地打“催泪”牌,片方给出的温馨提示为“观影记得带上纸巾”!这些情感的共振,会让观众愿意去体悟、愿意买单。最后还有抖音的推波助澜,让电影、催泪和友达以上恋人未满(超越友情但没在一起)的相关话题进入尽可能多的大众视野里。

最争议 《阳台上》

在影迷心中,导演张猛的电影就如其名,生猛锐利。2011年公映的电影《钢的琴》让张猛跃进了公众视野,一同获得关注的还有当时电影里的主演王千源。但这一次的《阳台上》,他却用胶卷记录了上海弄堂里的一段恩怨。就豆瓣评分而言,影片无疑是遭遇“滑铁卢”了——6.1分,三星为主,两极分化也很严重。

《阳台上》的故事不好消化,用张猛自己的话来形容,电影说的就是“一个弱者无力地去投向另一个弱者”的复仇故事,不少观众就直言“观看时会产生厌恶感”,甚至是“生理上的反感”。在北京的首映发布会上,就有一大学生在接过话筒后直接“开炮”:没搞懂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并称这是一部“烂片”——但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导演想要表达和传递给观众的。

最硬核 《过春天》

《过春天》在豆瓣上有8分,口碑不俗,甚至放在近年来口碑硬气的国产电影榜单上,它也可以拥有姓名。电影选择了港深两地的跨境学童和“走水”的特殊切面和载体,去讲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少女成长故事。它没有落入窠臼,不矫情不卖惨,相反还有点警匪片的惊心动魄感。全员大多数是新人,但新人却没有缩手缩脚,相反敢冲敢拼,拍得很有风格。《过春天》已经斩获了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以及入围了2019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不少影迷在看过片后,评价《过春天》是一部“2.0时代的中国青春片”。 南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55421 2019-03-21 00:00:00 四 3月,“小而美”电影的春天来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