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版:中牟时报 文明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 “这几天,我们旧物改造小组把编好的篮子送到郑州,郑州的义工帮我们卖,10元一个,一天都卖了30多个。用手工编织的提篮买菜方便,还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绿色环保。我们老年人可开心啦。”70岁的志愿者李大妈说。 大孟镇镇区社区是新型农村回迁社区,居民家里产生很多闲置物品,如旧衣服、废旧布料等,很多居民反映扔了可惜,放着又占空间。为此,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几名老年志愿者正好擅长做手工,了解情况后,发现家里很多没用的布料非常适合做鞋垫,而衣服则可以捐赠给社区外来务工人员。于是,社区成立了以几名老年志愿者为主的旧物改造小组,并以小组为基础设计了以志愿者为主体开展的“绿色社区”项目。该项目通过将废旧物品改造成鞋垫、提篮、拖把、围裙等生活用品,不仅减少了生活垃圾,同时向居民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 项目刚开始时,所需要的物品都是志愿者们从家带来的,有的拿来废旧材料,有的拉来缝纫机,有的拿针线,需要的材料一应俱全。就这样,废旧布料在志愿者的加工下变成了结实耐用的鞋垫。这些爱心鞋垫,有的送给了社区老人,有的送给社区附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截至2018年底,已发放爱心鞋垫800余双,爱心衣物2000余件。 此外,志愿者们发现社区商场、物流有很多丢弃的捆绑带,这些材料非常适合编织提篮,大家便开始行动起来,有的日常进行收集,有的在社区商场捡拾,有的让在物流公司上班的孩子帮忙收集。就这样,这些废旧的捆绑带在志愿者手里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提篮,提篮被编织出来了,只有让大家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大家决定在社区进行宣传,如果有居民愿意使用提篮,可以用捆绑带进行兑换,这样不仅带动社区居民一起收集捆绑带,还保证了编织材料的供应,居民在使用提篮时,还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垃圾减量。 虽然制作的鞋垫、提篮等手工品很受欢迎,但志愿者们在项目资金上遇到了困难,由于长期进行免费发放,项目需要的物资都是志愿者们一直在承担,如制作鞋垫用的针线、编织提篮用的胶管等,长久下去不利于项目的持续开展。 为了实现项目的自运转,今年初,大孟镇镇区社区与郑州市社区开启“城乡互助”模式,将项目制作的提篮、鞋垫在郑州进行义卖,受到郑州居民欢迎。一名购买提篮的居民说:“以前没有塑料袋时,都是提着提篮买菜,有了塑料袋以后,大家都开始使用塑料袋了,却造成环境污染,以后去超市购物,提着提篮去,既方便,又环保。” 后期,项目义卖的资金一部分用于项目物资的购买,一部分用于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其余则全部用于公益项目当中。 中牟时报 李淑娟 通讯员 刘迪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