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张卡餐饮优惠多,那张卡加油有优惠,这两张洗车、看电影都有活动,不知不觉,我已经办了六七张信用卡。为了不搞混还款日期,我还专门在手机里建立了备忘录,生怕忘记还款造成逾期。”资深信用卡粉丝刘女士说。 在移动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信用卡的发卡量不仅没有“衰亡”,反而实现了业务量狂飙的局面。不过,在信用卡业务增长速度不断提速的同时,信用卡逾期也出现了大幅增加。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逾期行为是造成个人不良征信的重要原因之一,持卡人应该规范信用卡还款,足额按时转至合同约定的还款账户。 记者 倪子 信用卡发行业务狂飙 2018年银行年报显示,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表现不俗,为零售转型立下汗马功劳。数据显示,累计发卡量进入“亿张俱乐部”的成员扩容至5家,分别是工行、建行、中行、招行以及最新加入“俱乐部”的农行。交行和邮储银行虽然累计发卡量离“亿张”尚有距离,但是刷卡交易额增幅双双超过30%。 招行在信用卡领域依然遥遥领先,目前以3.8万亿元的交易额稳坐头把交椅。其他股份行这两年也正在奋起直追。年报数据显示,在新增发卡量方面,浦发、平安、中信、光大银行2018年新增发卡量都超过1500万张。其中,中信银行发卡势头最猛,新增1748万张,增幅达43.44%,交易额同时狂飙。浦发、平安、中信、光大、民生银行2018年全年信用卡交易额增幅都超过30%,除浦发银行外,交易额都达到2万亿元级别。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增长,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有关,同时也是技术快速进步的结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大幅提升了银行信用卡发卡效率和风控能力。 信用卡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信用卡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透支额度也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信用卡不良贷款风险增加,多家银行不良率呈抬头之势。 根据年报数据,浦发银行2018年信用卡透支余额为4333.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5%;不良贷款余额78.32亿元,不良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1.85%,同比上升0.61%;而民生银行在2017年信用卡不良率就已突破2%,截至2018年年底为2.15%。招行相对平稳,截至2018年末,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11%,与上年末持平。 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为追求开卡量的增长,在客户准入门槛上或有所放松,客群的下沉会造成不良率的提升。不过,银行业信用卡不良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不会对其信用卡业务战略和消费金融行业本身带来明显影响。过去3年间,银行信用卡业务策略是以量取胜,3年时间新增派发2.5亿张信用卡,从2018年数据看,增速已经趋缓,银行信用卡策略也临近从求量到求质的拐点。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领域的风险整体还是可控的,但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有上升势头,主要还是跟其风险偏好有关,加大了一些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投放,但我国整体信用卡快速发展也是近两年的事,而且不存在过度授信,整体风控较为审慎,所以整体风险可控。 “征信”成为“诚信背书” “自从使用信用卡,我一直都很小心翼翼,从没有想过自己在‘征信’上会出现问题。前段时间,我看中了一套房子。结果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居然被拒了,说我的‘征信’有问题。”市民马先生说,后来才知道自己有一张信用卡在3年前有一期欠了几块钱没有还款,所以在“征信”上留下了不良记录。 为了能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审批,马先生多方寻求解决方案,得知信用卡欠款金额较小的话可以去发卡行申请撤销。但实际联系发卡行后并没有得到撤销不良记录的支持,发卡行表示无权撤销。随后,他又重新联系贷款行说明情况希望得到贷款行的支持也未能如愿,理由是当下对信贷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严格遵守“个人征信报告”来决定是否放贷。最终,他不得不放弃买房。只能等到两年后该不良记录超过5年再试着向贷款行重新申请贷款。 像马先生这样的案例,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不少人因为信用卡逾期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出现问题,不能通过银行贷款审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数据的不断沉淀,“征信”会成为个人至关重要的一张“诚信背书”。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届时,对上述失信行为的约束将更严格。新版的个人信息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个人信用状况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将变得更有针对性,风险管理更加精准,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