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4万家 平均每8个人就有1个老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三年
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4万家 平均每8个人就有1个老板
河南省GIS协会卫星导航工作委员会揭牌仪式
春天的天健湖
郑州格力产业园生产车间一角

大河奔涌,以新出彩。回溯到2016年4月5日,随着国务院同意建设“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正式批复,一个“国字号”示范区花落中原。

记者 孙庆辉 文/图

市场主体突破4万户,达到43082户,总量增长了120%

站在时间的长河里,重新打量郑州高新区这个“郑洛新自创区的核心区”——也就在这一年的1月,李泉涌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郑州高新区,创办了河南神玖天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3年的时间里,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年营收6万多元的小企业,2017年营收增至60万元,2018年营收达到400万元,2019年订单预计完成800万元……神玖公司引进国外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主要产品石英纤维的生产效率、抗拉强度、抗高温析晶性领先同行3~5倍,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据媒体报道,2017年4月,郑州高新区市场主体达到两万户,用了29年时间。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高新区仅用了19个月时间,市场主体就突破4万户,达到43082户,总量增长了120%,按全区常住人口35万人计算,目前该区平均大约8个人中就有1个是创业老板。

这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3年后,郑州高新区给出的亮丽答卷。“在2018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0.84户。全年新增企业7655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33户。”据高新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与高新区打造“千亿级科技城”和国家创新示范区“智慧新城”战略目标,优化办证流程、降低准入门槛,全程登记电子化和压缩办证时间,扩大市场主体增量、优化营商环境等密不可分。

从起步到冲刺,一个创业者的路会有多长

西岛仪表公司创始人杨支丹给出的答案是3年。她7年前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把创业地点选择在郑州高新区金源孵化器。

一个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女孩,创业前期让她甚为感动:从工商税务一站式服务,到政策资金扶持,“这些事似乎不用自己操心”。

高新区管委会石佛园区运营中心主任魏民表示,高新区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之后,成立了5个园区,专门为经济服务,园区将持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坚持企业家接待日、重点企业分包和定期走访制度,实施两级联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店小二”服务,及时协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后来,杨支丹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准备创业板挂牌,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人提供咨询和实打实的帮助。腾出精力,瞄准智慧水务技术开发,在不到3年时间里,从五六个人发展到30多人,年营业收入1900多万元,杨支丹创办的这家西岛仪表公司正华丽转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正劲

这样的成功案例,在高新区不是个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一颗颗种子,在合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从学生时代开始创业,目标在10年内帮助1万名大学生创业,金源孵化器的创始人赵长升深知创业不易,正是因为不易,才需要政府和机构实实在在的帮助。

企业的成长,关键在于定位,挖掘其核心竞争力。

赵长升认为,一个创业团队,技术很牛,但营销不一定很牛,营销很牛,但管理并不一定很牛,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

在高新区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小小的传感器,用途之广让人大开眼界:巡检地下天然气管道,骑着电动车唱着歌,不用下车就能发现哪里漏气;冬季雾霾天,空气质量不好,一按开关就可智能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地下自来水管网漏水,通过大屏幕,就可判断哪个位置出了故障。

当初只是生产传感器的小公司,汉威没有满足于做生产传感器,而是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把眼光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深耕“传感器+”领域,构建专业孵化器——漫威众创空间,一举成为河南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据汉威集团企业规划管理部负责人李雅琳介绍,漫威众创空间提供企业办公、孵化器管理、产业沙龙、商务洽谈、电子商务、金融、法律一体化服务,已经成功孵化37家企业,这些企业围绕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安全、智能家居等孵化构建出一个面向多行业的产业生态圈。

孵化器的魅力正在于此。

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能进入高新区内的创业苗圃

“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能进入高新区内的‘创业苗圃’”——这不是噱头,即相关企业初步培育后可进入国家级孵化器,待到企业成长后,则可以到电子电器、电子商务等产业园区发展。

在郑州高新区,依托“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模式的包括汉威电子、光力科技、威科姆等一批企业,在链条孵化体系的帮助下,正在成为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明星公司。

孵化器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离不开服务和政策。

创业初期,郑州三和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桂萍忙于事务,无暇顾及政策,自从加入高新区创业中心的服务QQ群后,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创新创业的政策信息,省了不少心。

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仅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达到一万多家——郑州的创新创业载体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可以从《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找到答案,《意见》中出台具体措施,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给予补贴,鼓励创新,服务创业。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说,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往年。初步核算,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增长10.3%,高出全市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4%,高于全市7个百分点;全口径收入137.96亿元,首次实现超百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亿元,首次突破40亿元,增长12.52%,高出全市3.5个百分点;税收占比达到86%,高出全市11.4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7.5%,高出全市5.7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0件,是全市的11.1倍。

郑州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第二

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家高新区中,郑州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郑州高新区企业总部基地107号楼的楼顶,两根不锈钢柱状卫星接收天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通过这个天线,大华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各界提供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这是我省首个、全国第12个获得国家级资质的平台系统。”大华高科负责人施全杰说,如今公司基于“北斗”开展的业务蓬勃发展。大华高科的成功,是郑州高新区依托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在北斗导航方面的技术优势,集聚一批北斗产业骨干企业,全力打造“北斗云谷”国家级品牌的一个缩影。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技术优势,以河南大华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轻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支撑建设的郑州北斗孵化园,目前已入驻企业40多家,郑州高新区已成为全国北斗产业格局中“重要一极”。业内专家也普遍认为,郑州高新区发展北斗产业将有很大前景。据了解,今年8月26日~31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八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将在郑州高新区举行。

在郑州高新区,就像河南大华高科北斗定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之于北斗孵化园、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于郑州传感谷一样,壮大一家企业,成就一个行业的例子越来越多,高新区的企业集聚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60858 2019-04-10 00:00:00 三 高新区市场主体突破4万家 平均每8个人就有1个老板KeywordPh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