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7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108名“龙族少年”将参与实景拍摄
名家力作邀您鉴赏
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家”
“出彩河南”优秀原创 歌曲演唱会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年来最大规模,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
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家”
唐代彩绘骆驼
汉代彩绘茧形壶
新石器时期彩绘红陶罐

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于北京时间9日晚9时20分在意大利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被送上返回中国的飞机,昨日抵达北京。记者了解到,这次“回家”的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器物种类多样,保存状况较为完好,总体价值很高。据悉,国家博物馆有望在近期举办专题展览,让更多国人看到这批珍贵文物。

据了解,这些文物艺术品源自12年前意大利文物宪兵的一次行动。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展开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2014年,意大利法院作出有利于中方的判决,但由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上诉,判决未得以执行。历经10余年追索,今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

这既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也是中意两国根据两国政府间打击和预防文物非法贩运双边协定开展的首次务实合作。这些文物的追索过程历经10年,是什么造成了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国难题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大体有两种“身份”:其一是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大航海时代”由殖民地流向宗主国的众多文物,“许多世界著名大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构成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此而来,这些文物的返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二是近年来通过盗掘、走私等非法途径流散到海外的文物,“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属于犯罪行为,应该按照国际法、国际公约通行的惯例解决,凡走私文物无论价值高低理应归还。”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流失文物追索的基本依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刘庆柱认为,要解决文物流失海外的问题,首先要加大管理力度,从地方文物保护部门到公安部门、海关部门,形成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其次,要形成国际合作方面的共识,“法学界、文化遗产学界、历史学界应形成打击文物犯罪的统一标准,不仅要求归还,还要究责。”

“文物本身无所谓价值高低,都是各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场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的实物见证,都承载着生活史、艺术史、民族文化变迁史上的重要作用”,刘庆柱认为,本次中意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缔约,在流失文物的国际处理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开了个好头,其示范意义甚至大于文物本身的价值。”

据悉,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孙乐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61478 2019-04-11 00:00:00 四 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家”KeywordPh20年来最大规模,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