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社区报 国基·精细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J05
流下辛勤的汗水,留下美丽的街景
以党建引领助力“路长制” 市容市貌整治再提升
流浪狗咬伤居民,城管即刻“出手”
环境卫生难点变亮点
居民报忧,城管夜查解民忧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流下辛勤的汗水,留下美丽的街景
这儿的文化墙记录变化,留住乡愁

嫩绿的法桐树叶下,彩墙黛瓦,惬意木椅。郑州三全路沙门西路交叉口向西的这段路,是66岁环卫工赵树起管辖的地段。

与其他地段的环卫工不同,老赵每天上班除了扫地,还常被拍照的路人拉去当“模特”。老赵说,这不是他长得有多好看,而是路边有一段300多米长的文化墙很漂亮,常有人拉着他拍照。

这段文化墙位于三全路南侧,之前是光秃秃的白墙,前段时间,老赵发现有几个年轻人拿着颜料和笔在墙上画画,“画哩真好看,一面墙几天就画好了。”老赵不知道,这是辖区办事处为了美化辖区环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而专门打造的文化墙,墙上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国基路办事处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

国基路办事处风雅颂社区主任罗海军说,这面文化墙所在的地方几十年前是柳林村的菜地,后来经过改造拆迁,周围高楼林立,还建起了学校,这些变化都用图画形式上了墙,“一是记录变化,二是希望能用图画留住乡愁”。

老郑州人都知道,如今的国基路办事处就是原来的柳林镇。改革开放前,柳林人“吃靠统销粮,穿是补丁衣,住是茅草房,干活听钟响”。后来慢慢发展成国家“经济发展千强镇”,辖区居民“吃要健康,穿讲漂亮,住的楼房,用的时尚,行有车辆,干着舒畅”。

赵树起说,有了文化墙后,沿街的垃圾都少多了,大家看环境这么漂亮,都不好意思扔垃圾,现在一天下来,300多米长的路还捡不到1斤垃圾。

“文化墙增加了街头绿色,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国基路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孙立忠介绍,该辖区的文化墙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辖区变化的彩绘墙,另一种是用绿色围挡与周围环境搭配而成的环保围墙,其中,三全路沙门西路附近的文化墙既有彩绘墙,也有环保围墙,路口附近还设置了一个竹林、沙石、青草彩花构成的小游园,备受居民好评。

记者 鲁慧 通讯员 吴蒙蒙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67286 2019-04-30 00:00:00 二 流下辛勤的汗水,留下美丽的街景KeywordPh这儿的文化墙记录变化,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