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
大洋彼岸,迟到70多年的“相见”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帮长眠海外的抗战飞行员寻亲”系列报道
大洋彼岸,迟到70多年的“相见”
登封籍飞行员刘凤瑞的墓
高志梅在祭奠二爷爷
冯忠在祭奠大舅舅
祭拜场景

美国埃尔帕索当地时间12日上午9点30分(北京时间12日晚上11点30分),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赴美祭拜团代表各自的家庭,终于和长眠在这里70多年的亲人们“相见”。

当地时间12日下午,记者与在当地大学任教的洛阳老乡张建营教授夫妇及其学生一起,再次来到陵园,为这里的5位河南老乡献上一束花、敬上三杯酒,带来家乡人迟到了70多年的思念。

洛阳晚报记者 李砺瑾 文/图

跨越千山万水 他们终于来到亲人墓前

“二爷,我们来看您了”“舅舅,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大伯,我们代表全家来看您,您安息吧”……在美国埃尔帕索当地时间9点30分,位于这座边境城市北部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里,来了一群跨越万里来美国寻亲的人。他们背负着家族70多年的期许和不舍,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亲人们的墓碑前,为了这次迟到了70多年的“相见”,他们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牵肠挂肚的故事。

“二爷,我们来看你之前专门去爷爷坟前告诉了他这个消息,你可以和爷爷团聚了。”高志梅在二爷高锐的墓碑前泣不成声,“我爸一直在找你,找了30多年,临了他都没找到你,不知道你在哪儿,我也给爸爸说过了,找到你了。高家都很好,你可以放心了,我们以后一定有时间就来看你。”

说着,高志梅从包里掏出专门从郑州带来的香炉、酒杯,以及两瓶白酒,一边将酒洒在亲人墓前,一边向亲人述说着家里的故事。

“大舅,我们来看你了。我们找了你很多年,今天终于找到你了。你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献出了你的生命,你是我们的榜样,我为你自豪,外婆和你的其他妹妹,也都为你自豪。”家住江苏无锡的冯忠和妻子在舅舅范绍昌的墓碑前,磕了三个头。

墓碑前,他摆上舅舅和母亲的照片,照片上的舅舅永远那么年轻帅气,但母亲今年已经94岁了。冯忠说,舅舅是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1945年在美国飞机失事,年仅24岁。从那以后,家族里多少年来都在找舅舅的下落,现在终于找到了。

高志梅和冯忠是此次赴美祭拜的8个家庭的代表,他们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关于思念和等待的故事。

原定于当地时间13日正式举行祭拜仪式,但每个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祭奠亲人,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因为他们已经等得太久太久,还有人刚找到亲人的墓碑,就立刻掏出手机,和在国内的家人们联系。

三杯家乡酒祭洒 寄托着浓浓哀思

正当大家在陵园里和这些长眠了70多年的亲人“团聚”,突然早上还晴空万里的天空,下起了豆大的雨滴,但没有人离开亲人的墓碑,更没有人躲雨。而当中午时分,大家准备乘车离开墓地时,天气又一次放晴,一座座沙砾中的墓碑,仿佛闪耀着光芒。

在这个陵园长眠的5位河南老乡,除了这次随团祭拜的高志梅家庭,还有四位飞行员没有家人前来。他们是目前已经找到家人的洛阳人赵光磊和登封人刘凤瑞,以及正在媒体联动下寻找其家人的南阳人杨力耕和新乡辉县人袁思奇。

在赵光磊的墓碑前,除了上午祭拜团已经为每个墓碑前安放的专门从国内带来的菊花。我们在这个洛阳老乡的墓碑前,轻轻放了一朵绽放的牡丹绢花。

张建营教授从家里拿来一瓶从洛阳老家带来的白酒,祭洒三杯。张建营教授的妻子和学生老家都在南阳,他们又来到南阳老乡杨力耕的墓碑前,恭敬地献上了一束绢花,同样祭洒三杯白酒。

在刘凤瑞和袁思奇的墓碑前,我们同样为这两位河南老乡献上绢花,并祭洒白酒。时隔70多年,我们仍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他们的家人在哪里,我们代表家乡人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69988 2019-05-14 00:00:00 二 大洋彼岸,迟到70多年的“相见”KeywordPh“帮长眠海外的抗战飞行员寻亲”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