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号线工程属于城市核心区外围边缘的环形线路,线路自身特征及其重要定位,决定了其建设过程的不平凡。5号线的建设之路可谓一条攻坚克难之路。 记者 侯爱敏 黄永东 曹婷 一路创新一路攻坚 5号线建设,是在战胜了一连串的挑战后完成的。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总监、技术管理部部长赵运臣历数建设过程中跨过的难关: 全线拆迁面积达到了15.7万㎡,如何实现拆迁最小化和地铁功能的实现,成为方案研究的重要一环。 在工程建设中共辨识964个工程风险,其中Ⅰ级、Ⅱ级风险源共计282个。 全线区间隧道成功穿越风险极高的铁路桥、箱涵及编组站11次(包括高铁联络线桥梁和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北编组站),河流10次,房屋27座,多处穿越市政桥梁、地下管线和高压线塔等。 全线与市政隧道相结合车站4座,站内物业开发6处,与物业开发地下空间连接16处。 …… …… 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成功处理多处建筑物基坑锚索和废弃桩基等障碍物,成功解决了高水位软弱地层下矿山施工、高架桥桩基托换、小半径(250m)盾构掘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众多的工程难点及其处理方案,也为全市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多种工法一齐上阵 5号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途径郑州三大地质分区,地质分区差异大,不同地质分区条件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重难点也各有不同。 施工者结合不同的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因素,全线车站及区间综合运用多种工法进行施工。全线共计有4座半盖挖法施工车站、14处局部盖挖法施工车站、局部暗挖车站2座,全线近四分之一的出入口通道采用了暗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全线区间隧道则采用了盾构法、矿山法和明挖法等多种工法施工。 一路过关斩将,也让5号线建设亮点纷呈。 5号线工程车辆段及停车场均采用了上盖综合开发的建设方案,通过对盖下地铁功能、轨道、大库,盖上小汽车库、住宅等综合排布,既满足盖下地铁功能的正常运营,又使盖上物业开发达到价值最大化。同时,5号线车辆段及停车场均采用了综合管沟技术。该技术不仅美观大方,还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