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强大力量
英雄的选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英雄的选择
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初心本色

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31岁,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半个多世纪,无论顺境逆境,他选择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

95岁高龄,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时,他又一次挺直脊梁,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崇高军礼。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兵张富清。

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

95岁的离休干部张富清,又一次当上了“突击队员”。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任务——接受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

不久前,在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张富清深藏多年的赫赫战功引发关注。

2018年12月3日,张富清的儿子张健全来到来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询问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

回到家中,张健全问:“爸,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需要如实上报个人信息,你什么时间参的军、有没有立过功、立的什么功,都要讲清楚。”

沉吟片刻,张富清说:“你去里屋,把我的那个皮箱拿来。”

这只古铜色的皮箱,张富清带在身边已有60多年。锁头早就坏了,一直用尼龙绳绑着。依着父亲的要求,张健全小心翼翼地开箱,把存在里面的一个布包送到了县人社局。

打开一看,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由彭德怀、甘泗淇、张德生联名签署的报功书,讲述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哪里知道他立过大功哦。”老伴儿孙玉兰只见到他满身的伤疤:“右身腋下,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脑壳上面,陷下去一道缝,一口牙齿被枪弹震松……”

张富清一年四季几乎都戴着帽子,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因为头部创伤留下后遗症,变天就痛。

左手拇指关节下,一块骨头不同寻常地外凸。原因是负伤后包扎潦草、骨头变形,回不去了。

多次出生入死,张富清在最惨烈的永丰战役中幸运地活了下来。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张富清的立功证书上对永丰战役的记载。1948年11月,发生在陕西蒲城的这场拼杀,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

“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了决心。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突击连。他主动请缨,带领另外两名战士组成突击小组,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凌晨摸向敌军碉堡。

一路匍匐,张富清率先攀上城墙,又第一个向着碉堡附近的空地跳下。4米多高的城墙,三四十公斤的负重,张富清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跳下去成功就成功了,不成功就牺牲了,牺牲也是光荣的,是为党为人民牺牲的。

落地还没站稳,敌人围上来了,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

顾不上细想,他冲向碉堡,用刺刀在下面刨了个坑,把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掉两座碉堡,他的一块头皮被子弹掀起。另外两名突击队员下落不明,突击连“一夜换了八个连长”……

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当突击队员?

张富清淡淡一笑:“我入党时宣过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

轻描淡写的一句,却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入伍后仅4个月,张富清因接连执行突击任务作战勇猛,获得全连各党小组一致推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一个小小的长工,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啊!”时隔多年,张富清的感念发自肺腑,眼角泪湿。

出生在陕西汉中一个贫农家庭,张富清很小就饱尝艰辛。父亲和大哥过早去世,母亲拉扯着兄弟姊妹4个孩子,家中仅有张富清的二哥是壮劳力。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张富清十五六岁就当了长工。

谁料,国民党将二哥抓了壮丁,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二哥,被关在乡联保处近两年,饱受欺凌。后被编入国民党部队,身体瘦弱的他被指派做饭、喂马、洗衣、打扫等杂役,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皮带抽打。

这样的生活苦不堪言,直到有一天,西北野战军把国民党部队“包了饺子”,张富清随着四散的人群遇到了人民解放军。

信仰的种子,从此埋进了他的心中。

“从立功记录看,老英雄九死一生,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负责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聂海波对张富清的战功钦佩不已,更对老人多年来的“低调”十分不解。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面对追问,这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哽咽了。

盼着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更加繁荣昌盛

2019年3月的一天,张富清家中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所在老部队、新疆军区某团从媒体上了解到张富清的事迹后,特意指派两名官兵前来探望。

“门口的绿军装一闪,他就激动得挣扎起来,双手拼命撑着扶手,浑身都在使劲,最后,硬生生用一条腿站了起来!”回忆那天的情形,张健全的眼眶湿润了。

年轻的战士朗读起全团官兵为老英雄写的慰问信。他念一句,老伴儿就凑着张富清的耳朵“翻译”一句。当战士念到“三五九旅”“王震将军”这两个词时,张富清无需“翻译”竟听清了,先是兴奋地拍手,后又激动地落泪。

为了迎接战友,张富清特意将军功纪念章别在胸前。

望着父亲精神抖擞的样子,张健全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他知道,这一生,如果说父亲有什么个人心愿,那就是再穿一次军装,回到他热爱的集体中去。

多少年了,这是第一次,他高调地亮出赫赫战功。也是第一次,他能够面对战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们的新中国就要庆祝成立70年了,盼着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更加繁荣昌盛,希望部队官兵坚决听党的话,在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思想引领下,苦练杀敌本领,保卫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临别,张富清又一次坚强站起,挺直脊背,向老部队战友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他去做白内障手术,医生建议:“老爷子,既然能全额报销,那就用7000元的晶体,效果好一些。”可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群众用的晶体只有3000元,坚持换成了一样的。

他把自己的降压药锁在抽屉里,强调“专药专用”,不许同样患有高血压的家人碰这些“福利”。

他的衣服袖口烂了,还在穿,实在穿不得了,他做成拖把;残肢萎缩,用旧了的假肢不匹配,他塞上皮子垫了又垫,生生把早已愈合的伤口磨出了血……

赫赫功名被媒体报道后,考虑到张富清生活不便,单位上想把他的房子改善一下,他说不用;想安排人帮忙照料,他依旧执拗,只有一句:“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贡献什么,能够节约一点是一点。”很多不通常情的做法,在张富清看来,都有着理所应当的理由。

“他完全可以提要求,向组织讲条件。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名簿上,安逸闲适地度过余生。”来凤县委巡察办主任邱克权听说张富清的事迹后,利用工作之余查阅大量资料,自愿承担起挖掘梳理张富清事迹的工作。

张富清床边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格外引人注意。因为时常翻阅,封皮四周已经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张富清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新中国走过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

他的名字“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74369 2019-05-25 00:00:00 六 英雄的选择KeywordPh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初心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