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登封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戏比天还大 无私天地宽
河南省第二届木雕行业 传承与创新论坛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戏比天还大 无私天地宽
——记登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中奇
■文艺嵩岳

李白、杜甫、白居易、武则天、景日珍、杨兰春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用文字和艺术构筑起嵩山及华夏辉煌悠久的文明。

如今的嵩山,又聚集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构筑了嵩山文化的风骨……

为此,《郑州晚报·登封时报》联合登封市文联共同开设“文艺嵩岳”专栏,关注、支持、研究、宣传嵩山文化现象,将“大师”们的生活、创作的片段以及他们对未来文化艺术的憧憬、发现一一记录。

本期讲述登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中奇的艺术之旅。

“无论舞台有多大,无论环境好坏,无论观众多少,也要将戏永远地演下去!”登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现年65岁的何中奇意气风发,话里话外,是对曲艺的无限热爱。

他曾历经磨难,却初心不改,在商海里搏击的同时,也书写着精彩的艺术人生…… 登封融媒记者 孙淑霞 文/图

童年影响他一生:执着于艺术的“多面手”

童年的经历,影响了他一生。1954年,何中奇出生在嵩山脚下登封县城一个普通家庭,不到1岁就没了娘。开小饭馆儿的父亲,一人拉扯着他和姊妹们,极为不易。其父爱听戏,家又离县剧团近,爷俩经常往戏场跑,少年时何中奇被熏染得浑身戏味儿,不知不觉戏曲就扎在了心底。

1968年,登封县所有中小学停课。年仅15岁的何中奇当上了民兵排长。

1969年冬,他作为生产队抽出的唯一人选,参加焦枝铁路大会战,依然是宣传队成员,白天参加施工,晚上演出,为工程队鼓劲;1971年,他以文艺特长被特招为国营企业登封县采矿厂工人并担任宣传队队长;1976年,又被聘为巩县、登封两县联办高中的音乐教师。带领学生三个月排出学生版《朝阳沟》全场,参加县里汇演,一举夺得第一名。

随着年龄的增大,何中奇接触的文艺圈子越来越大,并先后拜在郑州市豫剧团首席板胡马老三的高足谢宏斌和板胡名家陈金良门下,经过刻苦努力,很快跻身登封四大板胡的行列,也成为老师。

砥砺坚强意志 始终不忘初心

何中奇创建登封县青年豫剧团(30多年后登上《中国豫剧大辞典》),很快就唱出登封、唱出河南。青年豫剧团一路演出、一路好评、一路壮大,过黄河进山西时,剧团已扩军一倍多,达到90多人。演出越轰动,剧团也就越忙。其中最忙的还是团长、导演、主弦、主演一肩挑的何中奇。《假婿乘龙》里,他演的胡知府诙谐幽默,登台一亮相,立刻就笑翻全场;《屠夫状元》里,他演的主人公胡山憨直可爱、亦庄亦谐,引得全场一片嗨……

后来,团里的几根“台柱子”被陕县等专业豫剧团挖走。为了演员的前程,他只能忍痛割爱——尽管,这割爱的代价就是1983年的剧团解散。

剧团解散后,何中奇开始经商。他始终不忘初心:赚了钱,重建自己的舞台和戏曲王国。1984年,他办无尘粉笔厂;1987年,成立登封县物资供销处,后改为登封县化轻工业公司。他开始重圆自己戏曲艺术梦;宣化镇开发白沙湖旅游景区,他主动联络省里的戏剧名家,一起助阵演出;登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他又自觉组织过去舞台上的子弟兵,排演戏曲节目,进行宣传……

1998年,南方发生洪灾,当时他正病倒在医院,听说奔赴南方抗洪救灾的驻登部队凯旋后,他立即偷出病房,组织戏曲爱好者,编排节目,慰问抗洪归来的英雄子弟兵们。慰问结束,又被演员们抬回医院接着治疗。

2005年,他获教育部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

2018年首届少儿曲艺牡丹奖大赛和第五届曲艺牡丹奖大赛上,登封曲协推荐选送的相声“马大哈”和河南坠子“包公赔情”河洛大鼓(歌唱十九大)均获牡丹提名奖,其中河洛大鼓(十九大颂歌)获牡丹表演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75787 2019-05-30 00:00:00 四 戏比天还大 无私天地宽KeywordPh——记登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