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从瓜田采摘到郑州市民餐桌 7小时就能吃到新疆哈密瓜
陆上丝路采访团抵达兰州
豫闽携手书写 海丝新精神
推动郑州环保设施迈向智能化
河南人在哈密建起新型物流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瓜田采摘到郑州市民餐桌 7小时就能吃到新疆哈密瓜

入夏的郑州街头、超市、水果摊位上从不缺乏新疆哈密瓜的身影,但很少有郑州人知道,从新疆哈密市瓜田里摘下的新鲜哈密瓜,经过装箱、空运,最快7小时就能上到郑州人的餐桌。

“哈密瓜”究竟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过去与现在?昨日上午,“陆上丝路采访团”记者一行前往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的哈密瓜种植基地,为郑州市民一探究竟。

郑报全媒体记者 黄永东 左丽慧 郭仕杰 发自哈密

康熙年间 始有“哈密瓜”之称

哈密瓜,当地人称为甜瓜。康熙年间,甜瓜作为贡品被送往紫禁城,得到皇帝青睐后,始有“哈密瓜”之称。据学者考证,哈密作为地名,是维吾尔语或蒙古语的汉语音译;至少从元代起,就已经有了哈密的称呼。总之,“哈密瓜”是瓜因地得名,而不是地因瓜而得名。

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成片的瓜田连绵不绝,大大小小青绿色的哈密瓜掩映在藤蔓之间。哈罗公路路旁,记者看到几位瓜农正在田间为哈密瓜垫上泡沫板。瓜农介绍,遇到下雨田间地表潮湿,不垫起来的话,贴近地表的瓜容易腐烂。而哈密瓜又怕干,如果缺水,也长不起来。也许,正是哈密瓜这种特性,决定了哈密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最适合种植这样的作物。

哈密瓜的品种有200余种

陪同采访的哈密顺航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占东说,哈密口感最好的瓜在南湖乡。因南湖乡位于沙窝子里,好比一个大锅的锅底,四面的水往这里汇集,有地下水;同时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能使瓜的含糖量达到很高的程度,最终种出的瓜又甜又脆。

张占东10多年前从河南民权来到哈密,多年从事哈密瓜贸易,从种子公司到瓜农、分销商都有合作。是什么品种的瓜、甜度几级、什么时候适宜采摘……张占东看一眼就能说出答案。作为哈密瓜研究专家的他告诉记者,哈密瓜的品种有200余种,但现在常种的只有十几种,其中西州蜜、珍珠蜜、一包糖等口感、色泽各不相同,是大众接触较多的品种。而所有哈密瓜种,张占东认为只有南湖乡种出的瓜最好吃,哪怕相隔数百米,口感上也能吃出区别。

时代在进步,哈密瓜的种植模式也在逐步转型。现在乌鲁木齐有科研人员专业研究哈密瓜的品种,挑选皮薄、甜美、清脆的精品大力培育。种植户也愿意挑选好种子播种,这样的哈密瓜能卖上好价钱。如果自己没有可靠的销路,每年4月中下旬,等瓜苗长出之后,就有经销商去提前预订,种植户可以将“瓜”提前卖掉,只负责做好管理就行。到了6月底7月初,哈密瓜成熟时,经销商会雇人到田间将预订的哈密瓜采摘装箱,再运送到全国各地客户手中。

哈密机场开辟空运通路

将哈密瓜运到郑州等城市

同时,哈密瓜的运输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据文献记载,清朝时,哈密瓜运送到北京,需要一两个月。由于代价高昂,只有皇帝才能吃到,一般老百姓是无福享受的。到了现代,有了火车,有了公路卡车,哈密瓜才大批地运送出疆,内地人才逐渐吃上这种奇珍异品。

为了将甜美正宗的哈密瓜在口感最好时运达到消费者手中,哈密机场利用客机腹舱开辟了空运通路,用最快的速度将哈密瓜运到郑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张占东介绍,从哈密田间地头采摘下之后,哈密瓜现在最少能在7个小时内送上郑州市民的餐桌。即便没有与哈密机场通航的城市,他们也能通过郑州机场中转,在十几个小时内送达。

有了销路,哈密本地种植户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如今一亩瓜收入八九千元也很平常。哈密当地的政府部门每年还会举行哈密瓜节,扩大影响,增加销路,让更多的哈密瓜卖出去,助力人们致富增收。不久前,在郑州援疆工作队的协助下,哈密市伊州区将哈密瓜推销活动办到了郑东新区如意湖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82907 2019-06-22 00:00:00 六 从瓜田采摘到郑州市民餐桌 7小时就能吃到新疆哈密瓜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