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从瓜田采摘到郑州市民餐桌 7小时就能吃到新疆哈密瓜
陆上丝路采访团抵达兰州
豫闽携手书写 海丝新精神
推动郑州环保设施迈向智能化
河南人在哈密建起新型物流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闽携手书写 海丝新精神

福建经济看泉州,泉州经济看晋江。作为经济强市,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鞋服产业发达,培育出了安踏、特步、匹克、乔丹等全国知名品牌,也吸引了一批河南人跋山涉水前来淘金。

昨日,本报“海上丝绸之路采访团”抵达晋江,实地探访这个全国经济百强县中排名靠前的佼佼者。采访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南安、晋江,还是泉州乃至福建,这片滨海区域今天的繁荣美丽,都有河南人的一份付出。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霞 侯爱敏

宋晔 刘小涛 发自泉州

未来10年,中原将有更大的市场

在晋江,我们见到了福建河南商会会长、亿仁集团董事长张富瑛。赤手空拳、艰苦创业,一路坚持、发展壮大,她的创业故事几乎是所有来此打拼的河南人故事的缩影。

张富瑛1993年从老家来到晋江,最初是想来这个生产鞋子的源头探寻商机。到了这里,这座从古代起海上贸易就异常发达的城市便深深吸引了张富瑛。凭借肯吃苦、不怕累的韧劲,张富瑛从边贸、外贸公司,到如今的工贸一体,订单量越来越多,手下的工人队伍逐渐壮大,事业也随之风生水起。与所有创业者一样,磨难、煎熬、苦累的过程,她也同样经历过。回头来看,她说除了自己的努力坚持外,当地晋江人积极上进、干事创业的氛围,也给了自己极大的激励。

万物皆变,唯变不变。张富瑛说:“受制于南方土地、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沿海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向内陆转移,中原有更丰富的劳动力、便捷的交通物流,未来10年,中原将是最大的市场。作为制造企业,我们明显感到近几年出来打工的同乡在逐年减少,老家河南发展得越来越好,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不愿意再离家远行。”

河南人在福建建有企业2000多家

老家商丘的张富瑛,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想尽己之力为家乡做点事。“有好的项目,有想到中原投资的企业家,我都会把他们介绍到老家去。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在外漂多久,我的根都在河南。”张富瑛自己也组织过两次客商考察团,回老家商丘考察。今天商丘制鞋产业的崛起、“中原鞋都”称号的背后,离不开张富瑛及众多在闽的河南客商的奔走与努力。

据了解,目前在福建的河南人约有40万,他们在这里建有企业2000多家,涉及制造、金融等各行各业。2014年成立的福建河南商会,如今有会员600多人。这些河南人在福建生活多年,已和当地福建人一样,已深深融入这片阳光艳丽、温暖湿润的土地。在这里,一代代的豫商们,以梦为马,用中原人的勤劳朴实,鼓荡起片片白帆,为美丽的海丝名城汇聚起强劲的中原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82911 2019-06-22 00:00:00 六 豫闽携手书写 海丝新精神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