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6版:民生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2013年6月,上海地铁一号线拥挤的车厢里,一名阿姨捡起西瓜皮一幕被网友拍到发到网上,一条“寻找正能量阿姨”的微博被转发4万余次。很快阿姨被找到了,获得2万元奖励。随后的7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项目在杭州正式启动。 作为天天正能量发起的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当年很多人为“寻找正能量阿姨”的新闻效应叫好,但也招来了一些网友的不理解。很多人留言说:“这么一个行为就给2万块钱,是不是有钱烧的?”“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多了,为什么不给?” 其实,6年来,天天正能量经常面对来自公众的疑惑:“这也值得奖励,你们阿里……”随着奖金的不断投入,一些网友提出了“用金钱来衡量正能量”的质疑。 天天正能量回应:“真、善、美的东西可以通过‘俗’的东西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奖励不是目的,让爱心传播、扩散,让正能量感染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阿里巴巴对于公益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唤醒”。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对“唤醒”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2014年,在贵州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获得10万元正能量奖金,他们分文不留,给山区的孩子们建了一座食堂。后来,朱敏才脑溢血病倒,一群大学生被“唤醒”,他们接过火把,轮流去村小学支教。 今年,在天天正能量发起的全国优秀“正能量志愿者”评选活动中,据反馈,30名获奖者中的半数以上,把获得的奖金继续用于公益事业…… 6年来,天天正能量总计投入公益金5500多万元奖励正能量人物6200多人。在这个群体中,民工、学生、医护、教师、警察成为最具正能量的五大人群,70后、80后、90后占比分别达到27.4%、20.4%、14.52%。 5500万公益金的背后,是裂变式成长的公益开放平台。在这个汇聚了全国顶尖媒体和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众多参与者的平台上,诞生了600多个媒体公益项目和1600多场公益活动。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