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6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6
“小葡萄”串起“大梦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和爱人有共同的梦想 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希望,收获梦想”
“小葡萄”串起“大梦想”
中牟85后大学生夫妻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一同奔小康

久旱逢甘霖,风雨过后的田野一片生机盎然。雨水冲刷过的水泥小路笔直向前,微风拂过,两旁的庄稼如浪婆娑,层层翠绿尽染。

大地重新找回阳光,阳光回到大地。一座座整齐排列的白色塑料大棚泛起七彩炫光。透过防风网走近观看,一层层葡萄叶如绿云低垂,大串大串的葡萄如颗颗紫色玛瑙裹着白色纱裙从叶子缝隙里垂下,整齐划一,甚是喜人。

在葡萄架隙间,面容清秀的申小雨身着蓝色工服,熟练地摘枝择叶,缓步前行。尽管雨后棚内还是闷热,细密的汗珠顺颊而下,衣背尽湿,她却浑然不知。说话间,身体壮实、脸庞黝黑的王坤坡给客户送完葡萄,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迎面驰来,爽朗的招呼声如同这夏日般热情。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瞄向北上广,扎堆大都市,王坤坡、申小雨这对大学生夫妻却把目光投向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耕耘,一时成了他们村中的新鲜事。6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中牟县官渡镇大段庄村小坤葡萄采摘园,聆听他们不一样的创业故事。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崔合林 王强 文/图

自主创业

放弃都市生活返乡做回农民

2010年6月,同为24岁的中牟籍学生王坤坡、申小雨在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在校期间两人都主修大农学。毕业后,王坤坡顺利进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小雨则进入一家专营农资的公司做销售工作。

2011年昔日同窗成了恋人,再到夫妻。他们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朝九晚五,生活还算安逸。但每每想到自己的所学及大学时代的创业梦想,夫妻俩就觉得眼下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013年,两人得知政府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并且提供相关政策支持,而农业项目更是作为政府大力扶持的对象,有不少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时,他们受到了启发,两个27岁的年轻人说服双方父母,满怀一腔热血回到了家乡。

“告别了大都市的十里繁华,霓虹闪烁,在家乡的田埂上听蛙鸣悠扬,蝉虫激扬!我和爱人有共同的梦想,我深信我们能,也一定能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收获梦想!”申小雨当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位于中牟县东部的官渡镇,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民们搞起了蔬菜大棚,该镇成为中牟县无公害蔬菜的核心主产区。而大段庄村和周边邱庄、水溃等村的大棚黄瓜种植由于产量高、质量优、产地集中,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王坤坡、申小雨放下面子,俯下身子,说干就干。

大段庄村的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当时已日趋成熟。他们虚心向村中种植能手请教,并通过网络和书籍掌握相关技术,加上自身专业优势,当年就获得丰收。

“大棚黄瓜种植费时费力,盛果期时在劳累一天后,还要在后半夜就爬起来,把孩子丢在家中,戴着头灯回到棚内采摘,要赶在天亮前送到交易市场。”王坤坡至今历历在目。

稳中思变 小小葡萄勾画田园梦想

受天气、市场等影响,黄瓜等蔬菜的市场价格忽高忽低,频现“过山车”,加上农资价格不断走高,有时起早贪黑,辛苦一茬,并不见得有好的收益。

“改变不了市场,咱就得适应市场。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是抵御市场风险,带动农产品增益,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王坤坡的话颇有见地。

2014年,经多方考察,根据中牟气候条件及本村土壤结构,夫妇二人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种植大棚葡萄。

消息不胫而走,又是全村哗然。

“我们种植大棚葡萄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毕竟村里没人尝试过,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回忆当时,申小雨感触良深。

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根据大棚葡萄种植需要对原本种植黄瓜,面积1.3亩的大棚进行科学改造,并在官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引导下,引进了当时最受市场欢迎的夏黑和户太两个优质品种开始试种。尽管种植大棚葡萄不像种植大棚黄瓜那样可以当年受益,敢于创新的夫妻二人依然起早贪黑,苦中作乐。

随着实践的深入,他们发现,实验技术并不像书本和老师讲的那样容易。“小小一个大棚,要控制好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又要处理病虫害,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王坤坡说。

记者采访现场看到,在西侧大棚门口有一间简易的钢构房,是俩人临时休息的地方,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有几本浸满汗渍的农业种植技术书籍,墙上贴满的小纸条详细记录着葡萄施肥、除虫的时间。

二人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葡萄可不简单。拉穗、保花保果、套袋、膨果、疏果等都有一套的科学方法,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才能种出品相好、口感佳的好葡萄。

“单就套袋而言就要因‘地’制宜,每年5月初,我们的葡萄就要早早套上袋子。因为中牟境内杨树繁多,漫天飞舞的杨絮粘在幼果上会带来各种有害菌,影响果实生长。除此之外,这层防护服还能防病虫害,保护果粉等作用。”小小一个袋子竟有如此多的学问,记者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大棚葡萄种植,起五更睡半夜,天天提心吊胆。担心长势不好,担心病虫害,担心刮大风把棚刮塌,担心下大雨,下冰雹……但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满棚硕果,销售成难题。”申小雨说。

“咱家的葡萄是无公害种植,成本自然比市面上的普通葡萄高出很多。卖低了亏本,卖高了无人问津。没有办法,为了宣传咱们家的葡萄,我们就在县城高档小区门口让业主免费品尝,并主动加微信。夜里一两点到家是家常便饭,看着躺在车上被蚊子叮的满身是包、早就睡着了的孩子,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是我不能,我不光要种好,还要学着卖好!”男人的尊严让王坤坡收回了泪水。

期冀未来 发展观光农业 和乡邻共同致富

“坤坡两口子有能耐人又实在,俺明年也要向他们学习技术改种葡萄!”邻地55岁的王建伟兴奋地说。

据了解,经过5年多的发展,夜以继日地摸索、尝试,夫妻二人的大棚葡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截至目前,种植规模扩大至5亩4个大棚,1个温棚,3个冷棚。王坤坡、申小雨夫妻二人已经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大学生农民”。

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果子品质优良无公害,深受市场喜爱,最好的时候每斤卖到20多元,单棚亩产3500至4000斤,平均收入近5万元。

“个人致富不是目的,我们要带动和引领更多的乡亲致富。”王坤坡和申小雨夫妻俩一拍即合,带动全村10余户种植大棚葡萄,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初村子里不理解的乡亲也对踏实肯干的两个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接下来,我们将扩大规模,科学配置新的优良品种延长供果周期,完善提升园区环境,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县城近郊农家乐,发展观光采摘,成立合作社构建产销平台,和乡亲们一同奔小康!”夫妻俩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夫妻俩不错,爱农业,懂技术,还善经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牟县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对大学生夫妻放弃城市生活回乡创业,用执着和汗水铸就的“金饭碗”,胜过在城市中接手别人的“铁饭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87698 2019-07-05 00:00:00 五 “小葡萄”串起“大梦想”KeywordPh中牟85后大学生夫妻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一同奔小康“我和爱人有共同的梦想 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希望,收获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