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时代媒体人的“新长征”
千年老城的新活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沿习之路”西线团队走进新疆喀什
千年老城的新活力
扫码看 新媒体报道
喀什古城游客如织
喀什风光

“喀什朔北横天山,白雪皑皑入云端。”

在南疆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她是我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也是全疆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新疆之美。喀什,一座历经2100多年的古城,见证了时代流变,饱尝了世事沧桑,也涌动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什,深入乡村、部队、学校、派出所等,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计。

如今,喀什这座千年古城风韵依旧,开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项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古老和现代的双重光芒在这里闪烁。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打开喀什的方式。7月12日,“沿习之路”“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西线团队走进喀什,解读这座古城的文化基因及脱贫密码。

郑报全媒体记者 裴蕾 石闯 董艳竹 唐强 伊吉林 舒晗 张玉韩 文/图

文化传承“重”在富民

“没来之前,就听说过喀什古城,来了之后感觉蛮有收获。”盛夏时分,热辣辣的阳光照射下来,但丝毫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

喀什,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安西四镇”之一,历史悠久。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活着的化石”。

“进入7月,喀什古城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黄金季节,每天平均有1万多名游客,我们在尽力做好疏导。”在城楼前,执勤民警图尔荪帕夏·奥布力介绍,“老街巷、老房子是喀什老城的魅力所在。到了这儿,西域风光尽收眼底。”

漫步老城,街巷纵横交错,房屋独具民族特色,多以纯手工制作的砖雕墙面装饰,罗马立柱、波斯木刻、印度石膏雕,俄罗斯风格的落地窗等随处可见,让人眼前一亮,美不胜收。各类门店一字排开,可谓一街一产业、一街一特色。

“以前在外打工,两年前开了个店。”小伙子吾斯曼江·达吾提在喀什古城经营了一家旅游纪念品店,销售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帽子等常用品,一天能卖出去几十顶。和他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这里开店创业。

在老城的街巷里,很多店铺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买买提·热夏提与弟弟一起经营着一家六代传承的手工铜器加工店。“小学时就跟着爸爸学习手工铜器加工,初中毕业后干这行,已经20多年了。”他介绍,“店里生意好时一天就有5000块钱到1万块钱进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喀什古城荣膺5A级旅游景区。而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文化传承与产业富民的交融,使喀什古城发生了华丽蜕变,也让古城居民在旅游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据了解,2019年喀什古城发展迅猛,上半年古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九成。

扶贫路上脚步从不停歇

据了解,喀什地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一些群众分布在生存环境恶劣、居住分散的深山区、边境线,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喀什,除了文化传承和富民产业融合外,还坚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担当,精准发力,使很多人看到了这个高原贫困县大步走向富裕文明的希望。

喀什地区的疏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什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考察,认真察看了村民的住房、棚圈、果园,鼓励村民们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如今,村里不但新盖了富民安居房,还新修了柏油路,安装了路灯,新配置了船式垃圾箱,还有漂亮的幼儿园、新修的小学教学楼……一个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一行走进40岁的村民努尔麦麦提·吾吉的小院看到,前院的水泥地面替代了砖地,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搭着葡萄架,藤儿已悄悄地爬了上来。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屋,睡的是土炕,走的是土路,有时候房子还漏雨,几年前利用扶贫补助款,我们盖起了新房子,生活也变了样。”在他的家里,沙发、衣柜、电冰箱、洗衣机等应有尽有。近几年,他们家陆续买了拖拉机、推土机。

“小儿子5岁了,上了幼儿园,三顿饭是免费的,很有营养。”努尔麦麦提·吾吉说,同村的一位村民住院时,受益于去年县里实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分钱押金也不用交。“出院时,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家里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阿亚格曼干村是一个有5400多人的大村,如何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一名村干部表示,受益于上级的惠民政策,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但脱贫攻坚的脚步并未停歇。

旧貌换新颜奔向新生活

“2016年,我已经脱贫啦!”在阿亚格曼干村,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于2016年底全部脱贫。

如今,阿亚格曼干村旧貌换新颜,结合疏附县制定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了菜篮子、花卉苗圃、农民手工艺品产销、红色旅游等四大基地,持续不断地增加农民脱贫致富的后劲,让大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

村民吐尔逊·马木提的新居120平方米,有雕刻着花纹的立柱,装饰美观的客厅。他说:“盖房子时,政府一共给我补贴了5万元,我自己只掏了4万元。”最令他高兴的是,他一直期盼的天然气也通到了家里。

村民们多彩的生活不仅体现在居住的追求上,物质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

阿亚格曼干村副支书王志强骄傲地说:“我们村已经形成了‘小十字’商圈、‘大十字’夜市,可热闹啦。”原来,在村委会附近的十字路口处,近几年陆续开了64家商铺,形成了一个小商圈。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阿亚格曼干村的村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现在村里已经有了合唱队、民间乐队、舞蹈队,那声音高亢洪亮,是对美好生活纵情的歌唱!

游客李先生说,喀什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开放包容的气息,令他非常难忘,“这座千年古城蕴藏着活力和生机,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90040 2019-07-16 00:00:00 二 千年老城的新活力KeywordPh“沿习之路”西线团队走进新疆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