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之 整洁 有序 舒适 2/2019-08/21/A03/20190821A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区清真寺街:古巷时光静静流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砖一瓦沉淀历史,一步一景尽显魅力
管城区清真寺街:古巷时光静静流淌
扫码欣赏街景视频
发现郑州之变 最 示范街区 美

每一条古街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座城市的最初,都是从一条街道开始。街道,在岁月里由短慢慢变长,由窄变宽;在时间的冲刷下,街道,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老街,老街变成了古街,古街就成了今天的历史文化。古色古香,古朴典雅,曲径通幽,在管城区的清真寺街上,一砖一瓦,无不沉淀着古老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彰显着深邃厚重的历史古韵。

郑报全媒体记者 冉红政 柴琳琳 通讯员 张鹏飞/文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秀清/图

干净整洁、绿植茂盛、红花点缀、出行通畅,漫步街头,惊喜连连。

郑州,出落得楚楚动人。

一座城市的建筑、绿廊、景观、雕塑等构成这个城市的“家具”和“会客厅”。

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决定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让市民诗意地栖居在天地之中、黄河之滨的郑州,是城市管理者的不懈追求。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调研民族运动会执委会工作情况和环境提升工作时强调,做好序化、绿化、洁化、亮化的文章,实现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新提升。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打造有秩序、有气质、有品位的宜居宜业城市,以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座让人爱上的城市,不仅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更应该有宜居宜业追求品质的人文情怀。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长制”开展以来,郑州正在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参与、从简单粗放向精准施策加快转变,全市各级城市管理责任得到层层传导、各种城市治理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各类城市顽症痼疾得到源头治理,城市形象明显改善。

郑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一座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

宜居宜业,是为城,更是为人。

郑州全媒体——《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中原网及所属新媒体“报台网微端”联动,推出系列报道《最美示范街区》,每星期报道一个区的一条精品道路,用小切口在细微处发现郑州之变、郑州之美。

本期关注管城区北下街街道办事处清真寺街的变化,下一期将报道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协作路打造一条有文化、有品位、有温度的精品道路的故事。

留住历史,“往昔岁月”在街头

漫步清真寺街,它的美一目了然,沿途青枝绿叶,一砖一瓦都深藏着岁月的故事,全长790米,路虽短但从街头走到巷尾,就像在翻阅一本饱经沧桑的老书。

在许多老郑州人眼中,管城区老旧小区居多,怎么使老旧街道焕发新的活力,那就看要开出怎样的“良方”。

参与设计这条街道的设计师赵明程介绍,他和他的团队根据街道的周边历史特性,在“老”字上下功夫,让这条穿越千年的街道更加有韵味。立体感极强的二八自行车,让你回忆起那些年骑单车的日子;墙体上《斗茶图》浮雕,使你在市井街道感受闲情逸闻;年代味浓厚的对开木门,延续旧有建筑的历史印记。

与此同时,依托北大清真寺历史文化特点,以“挖掘历史、有机更新、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传承文化”为总体思路,以街区服务功能改善为基础,突出历史文化内涵为引领,塑造“一街一景”特色街区,把老旧片区建设成为文化凸显、街面整洁、立面清爽、地下畅通、功能完善、管护到位、群众满意的精品街区。

一步一景,家门口就能旅游

路面坑洼不平、电动车随意堆放、私搭乱建……这是居民口中以前的清真寺街。

“改造后的街道变美了,散步有去处了,停车更方便了,穿行清真寺街总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居民海新景说。

“违建变成了小广场,如今一步一景在家门口就能旅游。”居民沙淑霞说。

环境美了,如何让它保持住,这就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的“智慧”。李艳萍是这条道路的三级路长,每天至少巡查一次是她的工作常态。“一砖一瓦、大到路面破损,小到空调滴水,只要是看到的或者群众反映的问题,争取当场解决。”

为使街道环境不反弹,北下街办事处组建了“城管+志愿者+沿街商户”的管理队伍,从“单兵作战”变为群众联动。同时,围绕突店经营、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城市顽疾组织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劝解、执法、监督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内外兼修 古街新韵扑面而来

改变的不单是街道,周边的楼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也同步提升整治,力求街区协调统一,既重“面子”,更重“里子”。

中午时分,在清真寺街走一走,一股古色古香、恬静安适的古朴韵味扑面而来,沿街的建筑外立面是中式风格,所有商铺的门头是黑色、蓝色、红色相间统一设计,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沙记酥饼店老板李静在清真寺街做生意20多年,提起刚开始改造门头,李静是有些抵触的,换了门头顾客会不会不认得了?生意会不会变差?如今她的疑虑已经烟消云散。看着店内的客流量,李静高兴得合不拢嘴:“生意比之前更好了。”

“招牌升级改造充分征求商户的意见和建议,兼顾市容整洁、企业文化和艺术个性等因素。”北下街办事处星月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门头招牌美观大方,富有个性。

除了沿街商铺,辖区的楼院也在发生变化,楼道内重新粉刷的白墙、电动车飞线充电的现象也没有了……“我们把居民区内部和道路相结合起来,真正使整条街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北下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海彦玲介绍。

从着重治理大街区、主干道,转向下大力气治理内街小巷、改善市民身边环境质量,不仅折射出城市品位的提升,更是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进步,管城区的老旧街道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值得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0909 2019-08-21 00:00:00 三 管城区清真寺街:古巷时光静静流淌KeywordPh一砖一瓦沉淀历史,一步一景尽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