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经开区城管局创新设计雨水管涵减压装置引起社会关注,据说这个小发明能使在大雨中的窨井盖冲不走也顶不飞。到底这个“小东西”有什么独特之处呢,8月14日下午,记者在见到了刚从暴雨中防汛归来的经开区城管局副局长守金力,他是这个发明的创造者。
今年57岁的守金力分管市政工作多年,“经开区的排水河道少,每年一到汛期自己的心就提到嗓子眼,因为深知城区防汛人命关天,所以要确保辖区内汛期行人行车的安全。”守金力说,今年汛期暴雨频繁,降雨比往年同期大得多,防汛任务更重。
说起他的“小发明”,守金力谦虚地说:“它只是个简易装置,起名雨水管涵减压装置。但这‘小东西’面对大暴雨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守金力告诉记者:“8月1日晚的暴雨,因经开区十一大街道路塌陷的问题,我和市政科的人员处理到天明。安排好后,不放心,开车到积水地段察看了一遍。看后十分震惊,有10多个窨井盖不翼而飞,深感后怕。这样的状况随时都会有人误入,暴露出防大汛抗大灾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井盖被顶飞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经过反复考虑,我觉得窨井盖被顶飞原因是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的。有些地方积水很深,井盖飞了很难发现,防不胜防。在之前,我们有所准备把建成区的井盖更换成防沉降井盖,加装了防坠网。防沉降井盖质量好结实耐用,的确井盖不易被顶飞,实践中发现有的井盖周围被顶坏的,有的连井圈也被顶飞,防护网更不复存在。 ”
守金力说:“强降雨的时候,雨水管涵压力会猛然增大,特别是处于中下游的雨水管涵压力更大。这也是导致窨井盖被顶飞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行人坠井的危险,一是打开井盖让管涵压力得到释放;二是要有防坠设施和标志。”
根据这个思路,守金力连夜将构思设计的设备图纸画好了。第二天就去一家加工厂按设计构思完成了初品,又赶到路上实验改进。8月9日前,经开区赶制了200多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装置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1.5米高的“危险”金属材质警示标志,下半部分是八边形带有四只腿的钢筋焊接结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设备根据气象预报情况下大雨前由人工放置到易积水城区的窨井中,在适当位置放置,就能十分有效地减小雨涵管道压力,实现窨井盖顶不飞、冲不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雨水管涵减压装置的管道减压作用明显,雨后检查没有发现被顶开的井盖、顶坏的路面。并且“收水功能也很强大,退水时雨水打着旋直接进入管网,退水时间缩短一半”。目前经开区已制作应用这种雨水管涵减压装置500余台。
记者 王赛华 经开时报 李洪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