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03版:中原时报 要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80后耿娟是建设路街道的二级路长,分包计划路社区。可能你想不到,这位文静的年轻干部,就是前段时间协作路网红墙的设计者。“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明明是40天的工作量,愣是10天给赶出来了。”效果也是杠杠滴,协作路文化墙刚一面世,就吸引了郑州人的目光。近两个月以来,这条街上的人流量至少翻了两倍,拍照留念、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记者 张改华 文/图 把背街小巷变了个模样 耿娟是计划路二级路长。计划路虽不长,但聚集有学校、医院、在建工地、若干家公共单位(招生办、党校等)、居民楼院、公厕等,380余米的路,高峰期停放近200辆机动车、上千辆非机动车,附近居民意见很大。 面对这样一条基础设施差、交通拥堵不堪的路,耿娟迎难而上。工作中,遇到需要多部门配合的问题,吹好哨,召集交警、工商、食药监、城管、执法中队等部门联合解决。在短短的几个月,硬是将这样一条背街小巷改造得井井有条。 以治理交通拥堵为例,耿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治理前,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想法、提建议,联合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出行你我他”主题活动。组织召开沿街单位、商户议事会,引导该路段两侧8个院的居民将车辆分流。同时,经过征求意见,又在这条路上加装了硬隔离。整治后,交通通畅了,路边又设置了几处小游园,附近的居民、过往的路人都很高兴,即使不在这条路上工作和居住,也都爱到这里坐一坐、待一待。 精益求精 打造协作路网红墙 3月份的一天,耿娟接到任务:牵头打造协作路文化墙。她不敢有片刻松懈,立马开始找创意、找灵感,最终将协作路的文化墙敲定为3个篇章:“忆往昔· 流金岁月”“看今朝·似锦年华”“展未来·筑梦华新”,并带领团队在千余张照片中最终选出100多张,拟“上榜”文化墙。 耿娟是个较真的人,不容许有一点点瑕疵,在文化墙的方案设计上,易稿上百次。为让老百姓在文化墙中找到共鸣,耿娟提议融入“雨篷”“心型”“高饱和度的立墙座椅”等流行元素。用耿娟自己的话说,“色调、架构、布局、时代气息、时间递进等元素都是反复讨论,逐一修改”。 最终,文化墙选用灰色调,即独到又有高级感。为了给墙体选绿植,耿娟又带着大家跑到花卉市场挑选了两个下午,买了样品在墙上搭配,确定哪个效果好了再采购。 设计出稿了,“上墙”更是一个大工程。耿娟不眠不休地在现场盯,哪怕一个字体角度略微倾斜,都绝不允许。3月18日,协作路文化墙初露“真容”。一经推出,协作路文化墙就火遍了郑州人的朋友圈,刮起了一阵怀旧旋风,来这里参观、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建设路街道辖区一步一景,不仅协作路名声大噪,还有别具风情的桐柏路191号院、美轮美奂的康乐里、方便实用的路长驿站等,这些好风景里都有耿娟的努力和付出。耿娟说,在她看来,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就是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我就是个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只要踏实工作、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让人民满意,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好、最美的行动。”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