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专家畅谈城市活力
购房要核验“五证一照” 购房款不要交给经纪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郑召开
专家畅谈城市活力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刚领 曹婷 赵柳影) 以“创新规划设计,提升城市活力”为主题的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7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次大会设置了大会开幕式暨综合论坛和20多场专题分论坛等多项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上百个城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从业者参加。

城市因规划而美好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在演讲《让城市因规划而更加美好》中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规划者,我们不仅要有新理念还要有新的思维方式。第一就是要有“生态思维”,第二要有“设计思维”,第三要有“用户思维”。他指出,一个城市是由一代一代人集体创造、集体培育的一个生命体,所以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塑造我们城市的未来。

老旧小区改造整体设计先行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整体设计应先行》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国家下达的一项新任务,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当前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存在着“重单项改造,缺整体设计”“重长官意志,缺百姓参与”“重部门延伸,缺‘公共中心’”“重政府包干,缺企业加盟”“重‘穿靴戴帽’,缺基本需求”“重硬件改造,缺软件管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仇保兴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新技术使城市规划发生巨变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以梳理“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为重点作演讲。他强调,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升城市活力,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宏观整体的思考,一种“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整体性的思维模式。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发表了题为《城市中长期发展与规划技术趋势》的演讲。他认为,随着大量的以人工智能为导向、为理念的“大智移云”的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地球的整个面貌。这个迅速的变化也将影响我们城市规划,从简单的物质设计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再到思维设计和空间设计,到今天的完全社会技术的整合设计,短短10年时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城市规划翻天覆地的变化。

降低能源消耗,建设“健康城市”

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专家Defilla Steivan,介绍了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在推动城市“可持续”方面的主张和工作目标。他指出,对于我们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降低能源消耗和提升城市弹性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国都市再生机构理事岡雄一,介绍了日本国都市再生机构在日本城市建设中的具体案例。他表示,通过在座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智慧生态城市的建立。

作为国内健康城市倡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以《基因科技和健康城市》为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健康城市”的本身即为“人民健康”,只有在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兼得的城市中,我们的老百姓才能实现“生命、生态、生活——三‘生’有幸”的目标。

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针对郑州的建设,专家也发表了观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城市规划师汤芳菲说,郑州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周边城市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也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时期推动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郑州整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水平,让城市的功能在更大区域里统筹协调,有利于枢纽、创新、文化这种高端功能的提升,也使城市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交通堵塞、老城环境问题能够在区域层面上有更好的解决措施。

作为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的主创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济威以此为例,讲述了他对郑州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二砂的整体设计加注了区域公共中心的功能,也就是说,改造后的二砂不仅将保留郑州的工业记忆,还会成为附近区域的公共中心,这样才能促进城市活力,与城市协同发展。”卢济威说,要利用城市的资源为二砂服务,同时也要利用二砂的资源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只有双方同向同行,才能和谐统一。

■相关新闻

专家学者聚焦郑州海绵城市建设

郑州新区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曹婷) 作为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的分论坛——“城市双修与海绵城市论坛”,昨日上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现场多名建筑领域的权威专家登台演讲,对郑州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观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所长张车琼表示,郑州是平原城市,水资源短缺,有一定的内涝风险,有一些和其他各大城市同样都有的普遍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郑州来说非常有必要。目前郑州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力度挺大。据她了解,郑州对一些大的广场、公园绿地的开发建设,都考虑了海绵城市的雨水调节功能。

她指出,郑州现在推进的新区建设,包括向东、向西、向南的扩展,都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这样既有利于城市雨洪管理进一步提升,又能够有效结合以人为本,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关于郑州建设海绵城市,她认为:“大雨积水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郑州老城区建设比较早,而我们国家的排水标准是在提高的,那么在新的排水标准下,郑州要进行排水管网的标准提高。另外郑州也在内涝治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只是这个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

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亮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立法,形成标准化的规划设计方法。同时,现在雨天监测的难度和投入较大,监测内容和目标、边界、方法应进一步规范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3474 2019-08-29 00:00:00 四 专家畅谈城市活力KeywordPh2019第十四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郑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