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6版:县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6
枣树来到新郑东高村 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
金水区“十封信” 征文评比揭晓
登封颍阳镇举行 “廉洁家风故事会”
迎盛会 电影进工地
上投摩根 科技前沿基金业绩喜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棵古树名木 一段生态佳话——郑州古树名木保护》系列报道
枣树来到新郑东高村 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宜锦 文/图)8月29日下午2点,新郑和庄镇东高村村民高政民一家坐在自家枣树树荫里干农活。正值年富力强的高政民,没有像其他村民一样出门打工,而是保留着农民对土地的挚爱,精心耕耘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五六十棵大枣树。

新郑大枣闻名全国,和庄镇东高村大枣来历更是源远流长,曾承载着新郑大枣的辉煌。

东高村枣树种植历史族谱上有迹可循

和庄镇东高村,以前叫高老庄,是明朝宰相高拱故里,后来被划分为东高村和西高村,全村除了4户姓郑和1户姓崔,全部姓高,高拱位列高家第五代,现任村支书高学治是高家第二十一代。

东高村种植枣树的历史从高家族谱上有迹可循,高家第三代高魁,从七品县令到五品大员,一直在山东,深受当地百姓爱戴。高魁告老还乡之时,当地百姓备上厚礼相送,高魁却向当地讨要了几株枣树苗,称自己的家乡也是沙土地,适合枣树的生长,把枣树苗带回老家,也让老家人吃上甜甜的大枣。就这样,枣树苗在东高村落地生根,从几株成为几百棵、上千亩,最多的时候该村枣树种植面积3000多亩。

明代中后期,高拱曾经从家乡新郑返回京城时,把家乡的红枣进贡给朝廷,深得皇帝的喜爱和好评,被誉为“天下第一枣”。

对于村里的历史,尤其是枣树的历史,村民都深感荣耀,并津津乐道。高魁被村民尊称为老祖爷。

村里几百年以上枣树还有近20棵

东高村大枣树集中在村东,将近千亩,多是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枣树,行行整齐排列,南北有两里地长,其中高政民家的两排大枣树排成两列,长达将近1000米。枣树下,高政民套种了花生和红薯,树上大枣硕果累累,半青半红,压低树枝。

“套种花生和红薯,既能增加点收入,而且枣树下面就不长草了,也就不用再打除草剂了;根据我的经验,现在很多枣树得枣疯病,也是因为过度打药导致的。”高政民说。

村主任高付民正在自家枣树前忙活。“今年虫害少,大枣结得多,很多树枝都被压弯了,再不给采取点措施,这些树枝都要被压断。”记者看到,枣树下刚刚锄过草浇过水,每棵树都用木棍撑起了一个个快被大枣压断的树枝。

“村里的枣树几百年以上的现在还有将近20棵,我们村里建了个微信群,有专人负责打理,现在这些树每年都在开花结果。”高学治说,“白露一过大枣就变得脆甜脆甜的,这时候就可以摘了,新郑的大枣就属俺村里的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5085 2019-09-03 00:00:00 二 枣树来到新郑东高村 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KeywordPh■《一棵古树名木 一段生态佳话——郑州古树名木保护》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