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新“力量”引领郑州“西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处处皆风景 步步入画来
高新“力量”引领郑州“西美”

郑州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针对郑州城市功能的布局提出了最新发展思路,那就是“东强”“西美”“南动”“北静”“中优”“外联”,为郑州城市发展和建设明晰了方向。

西部要“美”起来,以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统筹荥阳市、上街区,拓展覆盖西部县市,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让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成为西部的鲜明特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郑州高新区积极响应市委的决策,顺势而为,高新区在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65个公园游园,公园占地面积已达225.05公顷。今年高新区将新建综合性公园5个(含1个体育公园)、游园40个。特别是最近,高新区市政部门花费近2个月的时间,用200万余株(盆)花卉植物栽摆36组主题立体花坛、花雕,布置1400个花箱,1660个护栏悬挂花盆,各种颜色的植物花卉相互交错,美不胜收,高新区大街小巷呈现一片绚丽的花海。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通讯员 张聪 文/图

【“西美”扮靓】 绘就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如果说湖是郑州的眸子,是散落在城市中的镜子,映射出的是郑州高新区这些年的城市飞速发展和变化。约188亩的人工湖天健湖和约459亩的天然水系天德湖,双湖环抱。流淌千年的须水河水系,近千亩自然水域,相当于5个如意湖大小。沿河湖规划约154公顷滨水生态和商业滨水休闲带,形成覆盖整个新城水域生态系统。风筝漫天,孩子们嬉笑欢闹;林间奔跑,年轻人活力绽放;湖边垂钓,老人们怡然自得。

而在高新区东部,位于高新区西三环沿线的西流湖成湖工程,主要工程包括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堤顶道路、岸坡护砌、桥梁工程、生态绿化、节点景观、拦蓄水建筑物等。该工程6月份已经注水成湖,目前,堆土造山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成湖后的水面面积达2000亩左右,相当于天健湖和天德湖面积的一倍还多。

西流湖成湖后将和天健湖和天德湖“双湖”形成郑州高新区的“双湖布局”, 西流湖计划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环湖则按照新加坡湾区的标准规划,建设超级商业中心、超五星级酒店、国际学校、体验式滨湖商业、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地标,建成超过10公里的步行滨湖廊道。西流湖的建设,对完善郑州城市生态水系,有效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郑州市人居环境及连接高新区与市主城区,提升郑州市和高新区的形象和品位意义重大。

高新区将按照郑州市委关于实现“西部美起来”的总要求,找准高新区发展战略突破口,把“美”这个字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梳理出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加快让郑西“美起来”。

郑州高新区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和先导区,河南省、郑州市决定建设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的“中原科创谷”。围绕中原科创谷的建设,郑州高新区实施中国郑州智慧传感谷规划建设工程、千亿级网络空间安全产业打造工程、大数据产业园培育工程、四区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工程、科技金融港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崛起,集聚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而在高新区的西部,沟赵片区作为“中原科创谷”的主阵地,一座生态科技、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应势而出。规划立足于“科技”和“生态”两大亮点,引入“微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

高新区将依托天健湖、天德湖双湖环抱的生态优势,在再造一座新城的建设中运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在住宅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领域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综合提升建筑的舒适性与能源利用效率,为高知人才提供未来的理想居住地。

作为郑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高新区遵循“城市建设生态化”的原则,在原有索河、须水河、索须河“三水环心”的自然水系基础上,坐拥天健湖、天德湖双湖环绕,规划“双湖环岛汇一心”的生态格局,引入“共生城市”“生态廊道”“海绵城市”三大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渗、滞、蓄、净、用、排的生态循环利用效果, “科技”与“生态”的共融,完全展现了高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理念。

【“西美”提升】 开启“美丽经济”新征程

在郑州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在讲话中提到,“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光有产业、没有创新,基础不牢、后劲不足、难以为继。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创新成为郑州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搭建好创新平台,发挥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区‘四梁八柱’作用,加快布局创新创业载体,完善金融科技服务,大力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走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的路子,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如今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万余家。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566家,约占全市的43%;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380家,约占全市的46%。

据最新统计,2019年上半年,郑州高新区完成GDP163.4亿元,同比增长10.9%;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6亿元,同比增长6.1%。

目前,高新区已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0余万人,目前拥有驻区院士18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122个,市级以上创新杰出人才129个,全省仅有的3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均在高新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郑州高新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

郑州高新区已累计助推12家公司上市,约占郑州市的40%;累计助推挂牌企业总数达到75家,占郑州市挂牌企业总数的42%。

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郑州高新区谋划实施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自创区核心区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高新区明确了“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确立2025年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建设宜创、宜业、宜居智慧新城”的“四链一城”实践路径,开启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征程。

高新区正在实施的高质量党建、中国智慧传感谷、北斗应用产业组团、大数据产业培育、千亿级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科技金融港、智慧高新建设、智慧家庭2.0三万户规模示范、产城更新示范、海外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等十大抓手级工程,让“美丽高新”“生态高新”“智慧高新”越来越清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5316 2019-09-04 00:00:00 三 高新“力量”引领郑州“西美”KeywordPh处处皆风景 步步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