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时报 城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讯 9月1日,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大槐树村猕桃谷2019年第一批成熟的猕猴桃“坐”上了物流车,实现了农产品由种植基地到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村内与猕桃谷签订带贫协议的贫困户展开了笑颜。“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能拿一笔土地流转费用,公司又聘请我们回来工作,学得快的技术工,一天工资能拿150块呢,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一名在猕桃谷工作的老汉乐呵呵地说。 猕桃谷猕猴桃种植专业 合作社显成效 为了让猕猴桃这个高产、高收益的经济作物落户具茨山,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猕桃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白林松可下了不少功夫。 “现在不是讲求回归田园,反哺农业吗,我就想自己做做试试。后来无意中看到《诗经·桧风》上写‘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我们这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猕猴桃,让这种古老的物种在具茨山上重新焕发生机将是怎样的盛景,我就想尝试看看。”白林松这样总结他的初衷,带着一丝文人的浪漫。 然后他就开始查资料、找专家,四处学习观摩。2016年考察学习归来的白林松下定决心要在具茨山种植猕猴桃,这与积极培育高效农业产业、带动辖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具茨山管委会一拍即合,当即成立了新郑市猕桃谷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下定决心要让猕猴桃在具茨山重新扎根。 流转了村内群众的200余亩土地,白林松就开始了他的征程。在山里做农业,远不如白林松想象中的轻松。 选地块、栽种、除草,每一样都需要他亲力亲为。请的也有帮工,但是他们多是村里的贫困户,热心是热心的,但是技术方面一点也不懂,需要从头到尾地教,甚至为了保障品质,他还学习了蜂蜜养殖技术。为了试验哪一个品种更合适,他前前后后栽种了26种之多的猕猴桃。为了保障果品,他坚持不让果树早挂果,到了成熟的季节,他却迟迟不卖,有人问及,他才说道:“今年后期雨水量大,目前确实可以卖,但品相并不完美,要做就要有最好的品质,上市时间再推迟一周。” 终于到了他认为品相完美的时刻,摘一个下来,黄心绿瓤,清甜多汁,一下子就征服了大家的味觉。订单络绎不绝,快递车往返不断。 白林松既开心也闹心:“去年我们便将产出的猕猴桃送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院进行了测评,并参加了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的评比,拿到了全国优质猕猴桃品鉴会金奖,产品好,消费者都愿意买,但是目前产量太少了,只有最早种下的30余亩开始规模挂果,才上市3天,大家就快买光了,现在园内就只剩下专门留的一些采摘果品和晚熟品种了。到2020年,我这整片园区都将进入盛果期,预计年产量能达700余吨,年产值将近千万。” 扩大种植规模前程似景 火爆的销售境况给了白林松更多的动力,也让他有了更大的愿望,他希望通过带动更多的群众和村集体来种植猕猴桃,让大家都能守着绿水青山,把日子过好。不断有周边村落的村干部、致富能人到猕桃谷观摩,他毫不藏私。“猕猴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也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食品的追求。同时具茨山地处北纬34.4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4.2小时,1971~2000年中平均降水量为676.1毫米,年均霜期152天,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地下水呈天然弱碱,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尤其是我们试验选种出来的金桃,更是品味极佳,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感。”白林松从地域优势到产品质量,从培植技术到亩产产量,从市场分析到产品销售,从投入成本到预估收益,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 “我是希望大家都种一点儿。我去过陕西和四川等大型猕猴桃产地,做产业大家聚力抱团,才能成规模成气候。何况具茨山本来就是旅游区,如果能种植成千上万亩猕猴桃,我们这里也就成了产区了,到时候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遇。”白林松一脸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瓜果满山的具茨山的前景。 新郑时报 李显文 通讯员 赵颖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