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70米的奔跑 56个民族的“拥抱”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
火炬手风采
刘予平 摄
二七广场和如意湖广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文明好客 热情“燃”全城

这是全国民族运动会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也是郑州继2008年之后又一次举行大型火炬传递活动,火炬传递激起了郑州市民的极大热情,在如意湖广场,在传递沿线,大家早早就等候在现场,希望一睹火炬手们的风采,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挥舞着国旗,聚集在道路两边,为火炬手们加油助威。火炬所到之处,无不引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一会儿火炬手就来了,我们要大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早上8点半,金水路未来路南北两侧已站满群众,市民刘芳正在教怀里的小孙子为火炬手加油鼓劲,知道火炬传递路线经过燕庄,她吃过早饭就带着孩子过来等了。刘芳说:“郑州第一次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我们不能错过。”

火炬传递沿线社区的群众还自发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文艺表演,既有活力四射的啦啦操,最具河南特色的太极功夫扇,更有精心准备的蒙古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特色舞蹈,演员们身穿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四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呈现出56个民族团结友爱、相亲相爱的和谐场景,也展现了郑州市的良好城市形象和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的精神面貌。

“作为郑州市民,我平时就非常关注民族运动会的有关情况,郑州能承办这样高规格的赛事,让每位市民为之骄傲,无论从赛事筹备、服务保障还是舆论宣传等方面,都充分彰显出郑州的城市综合实力和独特魅力。”市民李先生是大学教师,他所教的学生中就有民族运动会的志愿者,他说,“真心为郑州骄傲,为我的学生骄傲。”

相亲相爱 “心向”大团结

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火炬“心向”,设计精美、寓意深刻,被火炬手们视为珍品,爱不释手。

豫,象之大者。“向”通“象”。“心向”谐音“新象”,寓意新时代、新河南、新郑州。

长70厘米的火炬底部手柄处是源于河南文物龙凤花纹,火炬上刻有56根线条,一齐向上,象征56个民族紧密团结心向党,寓意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火炬上部有众多郑州地标的图案,出火口则形似含苞待放的郑州市花月季,与火炬红相呼应,象征郑州城市发展四季红火,本届盛会红红火火。

经由123棒火炬手,8.7公里的传递,“心向”抵达二七广场。在群众热烈的欢呼声中,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的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手举火炬,稳步跑向终点。在点燃火种盆之前,张改平还特意将火炬向大家做了展示,使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到“心向”的风采。“火炬传递着民族大团结,传递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也传递着努力奋斗的精神。”张改平说。

在千人合唱《再一次出发》的歌声中,火炬传递活动圆满结束。而又一个高潮而至:56位身着盛装的各民族代表和67位身穿运动T恤的火炬手齐聚二七塔下,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面对镜头,同声齐呼:“祖国万岁!”留下了一幅温馨祥和、相亲相爱的绚丽画面。

本版图片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李焱 王秀清 张凌康(除署名外)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6841 2019-09-08 00:00:00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