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民族的大团结 你我的运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07
70米的奔跑 56个民族的“拥抱”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
采集火种的使者将火种灯护送到火炬传递起点
刘予平 摄
赵春龙 摄
火炬传递沿途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郭韬略 王文捷 董艳竹 李京儒 翟宝宽)当最后一棒火炬手、张改平院士高擎火炬跑上收火仪式主席台时,二七广场的上空正巧音乐声响起:东方红,太阳升……这是郑州人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它陪伴着所有人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随后是10下响亮的钟声:2019年9月7日10点整。“真巧,真好,正好是10点,十全十美!”广场上一名观众既兴奋又激动地说——十全十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开幕前的最后一项大型活动,城市实地火炬传递活动7日上午圆满完成。

心手相连 传民族薪火

7日早上8时,在千人合唱的《爱我中华》欢快的旋律中,火炬传递的起跑仪式在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拉开序幕。

8时16分,火炬传递正式开始,第一棒火炬手张利修高擎火炬,从起点缓步出发。头顶是清澈的蓝天白云,身边是波光粼粼的如意湖,周围是“大玉米”、国际会展中心、艺术中心这些现代、时尚的建筑,奔跑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已经89岁的老战士张利修神清气爽、步履稳健。在不远处的广场南侧,21岁的蒙古族姑娘新哈布拉早已经身着民族盛装等候在那里,从老人那里将自己手中的火炬引燃,新哈布拉转身向在运河桥头等候的下一棒火炬手跑去。

总长度70厘米,重量1500克的火炬“心向”就这样在56位民族代表和67位各界火炬手间交替传递,一路经由郑东新区商务内环、商务外环、金水路、人民路抵达终点二七广场。每位火炬手的跑动距离为70米,交替传递的方式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精华荟萃 展中原风采

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火种采集仪式于5月8日在登封观星台完成,随后通过互联网向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历时121天的网上传递,网上传递全国总访问量超过1000万,全国总参与人数近200万。

进入实地火炬传递阶段,路线全长8.7公里,以如意湖广场为起点,二七广场为终点,途经郑东新区CBD、金水路、人民路等主干道,跨越郑东新区、金水区、管城区和二七区,这是一条连接郑州新城区和老城区,随处都是故事的路线。沿途有代表时尚新郑州的千玺广场、如意湖广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等新地标,也有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亭、商代城墙遗址、二七纪念塔等极具历史意义的老地标。

从周围高楼鳞次栉比的郑东新区,到法桐林立、绿树成荫的人民路,时尚现代与厚重文明交汇,匠心设计的这条线路充满沧桑感,可以说充分展现出郑州悠久历史、灿烂文明、辉煌成就和郑州人民不忘初心,弘扬“二七”精神,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奋力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壮丽新篇。

第122棒火炬手、央视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沙桐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跑在“自己小学时上学的路上”,他有着很深的感触:“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郑州现在变化太大了,今后我会带着我的家人和朋友常回来看看,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家乡现在是多么漂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06843 2019-09-08 00:00:00 火炬“燃动”郑州 “心向”民族团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