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察 势者明,趋势者智。郑州要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就必须坚持错位发展、扬长补短、彰显特色,努力打造郑州之“势”。 近年来,郑州立足文化特点,充分发挥绿城优势,加大建设力度,一座享誉国内、闻名世界、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中原之城正在崛起!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武建玲 大文化之势: 展示华夏文明 传承黄河文化 郑州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 近年来,郑州立足自身文化特点和核心价值,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实施生态保遗,建设四大文化片区,壮大博物馆体系,拓展宣传渠道,多措并举,不断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文化支撑。 郑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打造黄河生态带,正是郑州华夏文明传承展示的主体工程。在黄河生态文化带郑州段,分布有河洛汇流处、伏羲台、巩县石窟、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虎牢关、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大河村遗址、花园口遗址、荥泽、圃田泽等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当前,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郑州以“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为郑州文化建设的总体定位,以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历史文化充分展现、有序传承的郑州,一个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开放的郑州,将耀然屹立于中部大地,成为一座享誉国内、闻名世界的中部崛起之城! 大生态之势: 推动绿色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郑州有着“绿城”的美誉。多年来,郑州一直坚持不懈植绿、护绿,“绿城”的荣誉实至名归。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的部署要求,郑州市以“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建设。 以交通网络沿线生态环境提质提升为重点,郑州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森林公园体系建设等工作,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着力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 站在新起点上,郑州决定将“绿城”打造成为“绿都”。 根据《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2019~2025)》,郑州将着力打造环城近郊森林隔离圈,在主城区外围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工程,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观。到2025年,郑州森林覆盖率达到37.96%,市区绿化覆盖率在41%以上。 蓝图已经绘就。瞄准目标不懈努力,“绿都”郑州可期。 作为北方城市,郑州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城区大多数河道已无天然径流,需要调水补充生态水源,水质也需要改善,水生态环境亟须改善提升。 近年来,郑州市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生态水系提升工程实施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6年,郑州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源和河道治理工程。2013年以来,郑州市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高标准编制了《郑州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工程规划》,并启动实施。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郑州市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今年1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为主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 目前,郑州市一批水生态建设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重点河湖综合治理方面,郑州市以“安全、生态、景观、文化、幸福”的五河共建理念为指导,正在开展以贾鲁河综合治理为示范引领的河湖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后,郑州将新增水面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20.95平方公里,形成96公里绿色生态景观带,成为郑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方面,郑州市将通过一系列工程,实施外部水系连通、跨区域水系连通和区域内水系连通,着力构建“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现代化水系网络。 统筹推进全域水系建设方面,郑州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多点放射、生态良好的全域水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郑州一定会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