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区: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质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到2022年建成“美好教育”实践区
二七区: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
长江东路第三小学出彩二七校本课程,研学二七精神家园
淮河东路小学举行迎国庆活动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相信许多家长都会对这句话产生深刻共鸣,这也是二七区“美好教育”的发展理念。在日前召开的二七区教育大会暨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二七区再次提出建设“美好教育”,要求从抓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优质均衡”的核心内涵、打造“德才兼备”的名师队伍、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巩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几个方面,做好“美好教育”各项工作。

《二七区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二七区将通过实施“美好教育”四大行动十二个项目,到2022年,形成“布局更优化、资源更均衡、育人更全面、服务更温暖”的良好发展局面,高质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把二七区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美好教育”实践区。

什么是“美好教育”?“美好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家长们对“美好教育”的感受如何?记者近日深入二七区各所学校,寻找答案。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改华 文/图

“美好教育” 坚持德育为本,“轻负高质”

“我女儿现在在二七区陇西小学上四年级。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开始发育,我正琢磨着怎么给她灌输一些女生需要知道的安全知识呢,没想到刚一开学,学校就组织走进二七区人民检察院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校园欺凌、自我保护等知识。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孩子回来后很兴奋,一直在跟我复述相关知识点。”9月24日,家住二七区的吴女士说,她对二七区打造“美好教育”的成效感受越来越深刻。

在二七区教育大会暨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就提到,建设美好教育,要坚持德育为本,发挥好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和劳动的习惯。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和成长规律,引导家长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评价孩子的观念。

这些理念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一直以来颇受家长关注的给孩子“减负”。《二七区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将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扎实开展“轻负高质”教学实践。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各种形式的违规补课或选拔考试,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落实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管,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民办培训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减负。

吴女士说,孩子入学这几年来,她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现在孩子的作业不像她小时候那样以死记硬背为主,而是多了许多观察课、体验课,比如说种棵植物,观察它的发芽、生长规律;养个小动物,观察它的生活习性等,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听说最近学校要开始为学生供应午餐了,让孩子在学校午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我身边很多家长都很期待。”吴女士说的这个午餐供应计划,二七区有明确规划:在2019年秋季学期全区1/3中小学实现午餐供餐的基础上,2020年春季开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午餐供餐实现全覆盖,同时会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让家长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美好学校” 高起点布局,消除大班额

“美好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学校的建设。消除大班额一直是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二七区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对这个问题也有明确规划:将优先满足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需求,建立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高起点布局学校建设行动,适当提高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指标。还将新建20所中小学校,新增500多个教学班,提供近3万个优质学位,消除55人以上大班额。新增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切实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二七区将把优质公平作为“美好教育”的使命,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美好教师” 拿到公租房钥匙,有了归属感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送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二七区尤其重视对“美好教师”的培养。

在二七区教育大会暨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现场,有10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代表获得了政府发放的公租房钥匙。据悉,该区已为81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分配了公租房。“感谢区委、区政府,我在二七区终于有家了。”分到公租房的春晖小学年轻教师王朝辉兴奋地说,拿到公租房钥匙,心里特别激动,顿时有了满满的归宿感和幸福感,教学热情将更加饱满。

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教师保障,二七区还将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梯级培养机制、教师境外研学机制和外教资源管理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开展个性化“订单式”培训,争创省、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打造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优校长10名、名优教师100名、名优班主任30名。实施引才引智计划,多形式引进“高、精、尖”优秀教育人才300名;建立城乡名优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分批次、多层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师资均衡,以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红色二七” 融入“美好教育”,相辅相成

马寨一中打造青少年“二七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宣讲团,汝河路小学在学校党史馆里上思政课,鑫苑小学开设“有声”红色文化教育广播……近期,二七区各学校创新学习方式,以校内外共建活动为载体,以弘扬新时代“二七精神”为主题,倡导学校通过四大类教育活动,走出教室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立德的“内驱力”和树人的“软实力”。

二七区的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二七精神”是中央组织部认定的36种“中国精神”之一,这一红色基因已融入地方文化血脉,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二七区因地制宜,将红色资源与“美好教育”相结合,强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抓好历史教育、国情教育、文化教育,全面推进“红色二七”德育项目。

据悉,到2022年,二七区将培育10所“红色二七”德育示范校。

连日来,二七区开设“理论大讲堂”,邀请河南省委党校等单位到教育系统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分批次组织教师深入二七纪念馆、李大钊郑州讲学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使教师树立肩负起弘扬“二七精神”历史重任的使命感;通过“诵读一段党章,看一集专题片,听一堂党课,唱一首红歌”等活动,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为了将“美好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二七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美好教育”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组织实施“美好教育”建设行动。下一步,二七区将加强经费保障,以建设“美好教育”为目标,高质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优化布局、推动均衡、全面育人、提升服务,着力破解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助力“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2197 2019-09-27 00:00:00 五 二七区: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KeywordPh高质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到2022年建成“美好教育”实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