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惠济区: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惠济区: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
铁路沿线绿化
城市微景观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郑报全媒体记者 河宁 图

9月的惠济,山绿水清,天蓝地净,生机盎然。漫步在惠济区街头,空气清新,花红树绿,景色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惠济区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城、旅游城、健康城、科技城”的发展目标,深度谋划“一核三带六园”空间布局,做好“北静”大文章,让百姓“深呼吸、见清水、看绿化”的愿景越发美好。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怡辰 柴琳琳 通讯员 张超 李雪 文/图

高点定位 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地标性区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郑州市委全会对郑州的城市功能布局重新进行定位,提出北部要“静下来”,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惠济区需要遵循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惠济自然生态提出完美升级的最新要求。近年来,惠济区依托生态绿色优势,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高标准打造沿黄生态带,打造全市文旅融合主体功能区,积极推进索须河观光带、东风渠滨河商业带建设,在黄河东滩打造苗木花卉种业科技产业园。

一组数据展现出了惠济区的良好生态优势:辖区内有16平方公里的邙岭生态园、近10万亩的黄河滩地和28公里长、1100米宽的沿黄生态防护林防浪林带;现建成区绿化覆盖总面积2.76万亩,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每年新增绿地100余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江山路等生态廊道13条,长度160余公里,累计绿化面积达1860万平方米……除此之外,相继建成了惠济中央公园、惠济体育公园等各类公园、游园(微公园)90余个。惠济区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区称号,近两年惠济区被评为“郑州市生态建设先进单位”“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先进集体”“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先进集体”“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郑州市林业系统优秀单位”等。

“黄河流经惠济辖区27公里,下一步,惠济区要围绕‘生态城、旅游城、健康城、科技城’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黄河流域地标性区域,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中原更加出彩做出应有贡献。”在9月20日惠济区召开的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中,美丽惠济的绿色生态蓝图又将再次扩大。

编织“绿网” 生态之城生机盎然

扮绿城区,把“静下来”既定的任务转化为发展动力,绿出新意、绿出成效,将大片绿荫实实在在洒在居民的生活中去,打造舒适惬意的城市居住环境。今年以来,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惠济区以辖区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提升为抓手,高效开展道路绿化和铁路沿线绿化整治工作。

如今,驱车途经郑州市连霍高速惠济出站口,打开车窗,凉风习习,秋高气爽,道路两旁大片的绿地簇拥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身姿挺拔的盆景松柏,展示出了郑州人的热情好客。在此次行动中,惠济区连霍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和铁路沿线绿化迅速开展,包括京广铁路、郑焦铁路、开京广高铁两侧绿化任务,是省会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五项绿化工作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惠济区2019年绿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除了窗口形象的提升,惠济区的公园游园建设也为城市文明增添了新的绿色名片。2018年、2019年市政府下达惠济区公园游园建设任务共计86个,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扎实推进公园、游园建设。截至目前,综合性公园已建成6个;公园、微公园(游园)已全部建成,完成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

在打造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绿色窗口景观的同时,还对全区所有公园、游园、绿化广场、行道树、街头微景观、道路绿地、河岸绿地以及沿街单位庭院绿地进行全面绿化整治。其中重点对迎宾路、英才街、江山路沿线,以及黄河迎宾馆内部、惠济万达商圈周边等进行绿化提升。

生态铺底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现代社会的城市环境,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静”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如何在现有的城市空间内打造令市民放慢脚步、静心感受的城市景观,是惠济区城市规划者不断探索的目标。酷炫的T形信号灯、可随时歇脚的路边座椅、溢满小花的白色花箱、时时可见的绿茵草坪、红绿相间的彩色路面……迎宾路的一景一物撑起一片清爽,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掩映,舒心就随着道路开始延伸,江山路、迎宾路、京广快速路、沙口路、文化路、英才街、花园路、北三环、宋寨南街、丰乐路……变化就在这里一点一点地发生。自郑州开展市容市貌大提升活动以来,惠济区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下足绣花功夫。

行走在江山路上,道路两侧处处繁花似锦,有些路边围墙上,探出红黄两色的月季花,单调的城市道路被彩色植被点缀后,显得生机勃勃。市民刘女士说:“我喜欢用手机拍这些花儿,发个朋友圈,感觉生活都是美好的!”

惠济区以保障道路为整治重点,通过对绿化带、微景观和主要节点进行绿化改造,对6条主干道沿线120栋楼体进行亮化,全面提升整治标准和道路档次;对工地围挡、架空线缆、违章建筑的全面整治,规范沿线空间秩序;并开展平交路口整治,整治范围向保障道路周边延伸扩展,带动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

城市环境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在此次整治工作中,惠济区通过“路长制”为抓手,充分挖掘、发挥社会力量,调动市民群众积极性,引导沿街商户(单位)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以“绿城使者”志愿服务为抓手,以“提文明素养 展郑州形象 迎民族体育盛会”活动为载体,采用“1+4+N”模式,点、线、面结合,促进全域、全民、全面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着力形成了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不变初心 绘就“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他民生工程又如何?近年来,惠济区以群众所想所盼为工作落脚点,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真正惠民,辖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年惠济区征迁村民回迁安置工作成绩斐然,全年共计实现了14个安置区23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交房,共有4.6万征迁村民回迁安置。同时,为确保回迁群众搬得进、住得好,惠济区强力推进安置房各项市政配套、社区配套建设。年初至今,惠济区已在各安置区周边开工建设市政道路61条,长度达89公里;在安置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17所,建设商业配套设施25万平方米,保障回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惠济区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将建设2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合做好郑州市北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同时持续开展“快乐星期天”村村行等文艺下基层活动,占领巩固文化传播阵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惠济区逐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引进的重视和投入,高标准推进26个中小学项目建设,将在2019年实现惠济八中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幼儿园10所。

绿水青山映惠济,不变的发展初心,不变的绿色坚守,让惠济区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共促、共赢,展示出生态美、产业强、城市兴、社会和的魅力新姿。在未来的惠济蓝图中,将持续坚定以“北静”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不断探索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凝神静气、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干事创业,为实现“美丽惠济”前景打下坚实基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2767 2019-09-28 00:00:00 六 惠济区:生态之城共享“绿色福利”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