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大别山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发向上的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别山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发向上的力量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革命烈士晏春山
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慰问烈士家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

中原大地创造了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起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近日,郑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信阳新县大别山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探访大别山精神的前世今生。

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文/图

大别山“江姐”的故事

紧紧握住总书记的双手,述说自己的家史……回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65岁的黄德耀直言自己依然觉得非常激动和自豪。

“我为祖辈的红色历史感到自豪,光荣属于他们,我要传承好他们的革命精神。”黄德耀说。

退休前,黄德耀在新县检察院工作。从2013年起,他登上大别山干部学院的讲台,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家史故事,讲述并传承着大别山区的红色基因,感染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听众。一名退休人员听了黄德耀的课后感慨:“从《信念的传承》联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看到了与时俱进的大别山精神。”

“我要做一根不能断的‘红’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黄德耀说。

黄德耀出生在一个“满门忠烈”的红色家庭,一家“六个老红军、三名忠烈魂”。

黄德耀的先辈中,最广为人知且最早牺牲的是他的外祖母晏春山。1935年,从事革命活动的晏春山被捕。敌人威逼利诱,让她说出红军游击队的位置,但晏春山不为所动。敌人无计可施便酷刑相加,用铁门钉穿起她的双手,逼她带路。晏春山把敌人引向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崖顶,高喊“共产党万岁”,纵身跳崖,时年40岁,被誉为大别山的“江姐”。

1935年2月,黄德耀的爷爷黄本富作为红军便衣队队长,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为了救战友,二次返回包围圈英勇牺牲,年仅36岁。黄本富牺牲仅1个月后,他唯一的弟弟黄成香接过兄长的枪,参加红二十八军。1940年,在安徽定远县的抗日战斗中,17岁的黄成香英勇牺牲。

为保护红色后代,黄德耀的父亲、仅十岁出头的黄世祥被组织送到了红二十八军,从此踏上革命征程。在红二十八军里,黄世祥结识了烈士晏春山的女儿潘凤英,并结为伴侣。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老红军,黄德耀的外祖父潘家年和黄德耀父母主动要求回乡务农。黄世祥因屡次负伤重度残疾,但仍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因成绩突出、深受群众信赖,先后任村干部、乡干部、新县县长,直至信阳地委巡视员。

据黄德耀讲述,黄世祥总是将一半的工资救济给困难的群众。一开始,群众以为是政府救助,了解内情后,主动要求把钱还给黄世祥。

“父亲却说,他的钱不用还,要还就还给共产党。”黄德耀说,后来,他从母亲口中得知,当时家里没有一点积蓄,3岁的姐姐生病,父亲偷偷卖了手表,才凑齐医药费。

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红色传统,成为黄德耀定其家、正其身的精神养料。“我一定传承好红色家庭的红色家风,做一个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当面聆听总书记的勉励和嘱托,黄德耀激动地回答说。

“一家9口,6口被害”的大别山革命烈士

新县是革命老区,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这里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革命时期,不足10万人的新县有5.5万人为革命牺牲,书写了“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传奇。

作为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中的一员,60岁的吴世友也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的伯父吴焕先是革命烈士。

“尽管我没有见过伯父,可是伯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勤勤恳恳工作、本本分分做人,同时也指引着儿女们走好人生路。今后,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辱使命,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吴世友说。

“伯父1907年8月出生于新县箭场河乡竹林村;1935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不仅是鄂豫皖苏区、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之一,还是黄麻起义领导者之一,被誉为‘红二十五军军魂’。2009年9月10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提起伯父吴焕先,吴世友充满崇敬地说。

“总书记当时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辈,我们要始终铭记!”吴世友说。

1926年初,19岁的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展和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同年秋,他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并当面烧毁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这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人们奔走相告,农民交口称赞。这年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声言:“踏平箭场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就这样,吴家9口人,6口惨死在屠刀之下。

“我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泾川县伯父的墓前,带去家乡的特产、酒,以及亲人的思念,和大伯喝喝酒、说说话……”吴世友哽咽着说,“大伯的精神在我们家也是代代传承,如今,我们家三代已有5个军人。”

“为了纪念我的伯父吴焕先,他创立的党小组办公旧址和农民协会旧址都被保存了下来,竹林村小学也更名为‘焕先小学’。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追寻伯父的足迹,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竹林村成了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烈士家属,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辱使命,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吴世友说。

“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别山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总书记这次到河南考察,第一站就到大别山精神的诞生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意味着对大别山精神的充分肯定和极大弘扬。”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的馆长汪蔚说。

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部队,在长期的艰苦革命斗争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留下了400多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这些都是丰富的红色资源。

“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永远流传的大别山精神!”汪蔚告诉记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加强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和宣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别山干部学院的革命历史专题图书馆内,学院特聘教授刘向阳说起大别山精神时滔滔不绝。

今年63岁的刘向阳退休前是信阳市社科联的副主席,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斗争历史颇有研究。2013年,他被聘为大别山干部学院的特聘教授,专门讲授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刘向阳说,在辉煌的革命历史中,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用自己的革命实践,培育和造就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主要内容的大别山精神。

“这次总书记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对我们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是莫大的鼓舞,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大别山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刘向阳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2783 2019-09-28 00:00:00 六 大别山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发向上的力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