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8版:气壮山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2/2019-10/01/T18/20191001T1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与共和国同龄
70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与共和国同龄

他们穿越超过一个甲子的年华,见过风雨如晦,走过四季轮回,迎来盛世如斯。他们,或来自他乡,或生长于斯,但都把建设这座城市视为己任,奉献于此,与这座城市心手相牵,血脉相连。岁月雕刻着老者的面容,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他们书写了郑州的历史,郑州铭刻着他们的名字。

徐宜发:亲历6次铁路大提速

“1949年10月27日,我出生在郑州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在铁路边长大……这些年,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将祖国各地连成一片,也铺就了老百姓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一代代铁路人正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相信我们的铁路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国庆节,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郑州铁路局原副局长徐宜发一纸信笺为祖国母亲庆生。

逐梦起航,他亲历了4大机车时代,6次铁路大提速。

郑州,中国铁路网络中心,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注定了徐宜发与铁路的不解之缘。“开火车”就像一粒梦想的种子,在徐宜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1966年盛夏,怀揣着“开火车”的梦想,徐宜发考入郑州铁路机车司机学校(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蒸汽机车专业。

1968年,学成毕业的徐宜发被分配到武汉江岸机务段做司炉。司炉,不单是往炉子里投煤,还有润煤、挖煤、清炉、捅灰等一系列辅助劳动,做司炉,徐宜发一干就是6年,天天一身汗一身灰,没叫过一声苦。

26岁,徐宜发如愿登上火车司机“宝座”,先后驾驶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直到1978年,一纸命令将他调离了司机岗位。“领导干部不能不懂业务。”开始从事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徐宜发始终没有离开火车头,他考取了电力机车驾驶证,外出检查工作时,常在机车上开上一段,了解掌握新技术。2007年,他驾驶“和谐号”在京广线跑出了既有线的最高时速254公里;10年后,“复兴号”投入运营,时速达350公里,从电视画面里看到“复兴号”飞一般地奔向远方,徐宜发无比自豪。

退而不休,为铁路事业发展“鼓与呼”,笔耕不辍。

几十年来,热爱写作的他不断将自己的所历所感记录下来,用文章书写着郑州铁路局的历史,书写着人民铁路的历史。

未来3年,郑州将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坐高铁、写高铁更成了徐宜发这个“老铁路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除了为中国铁路事业大发展树碑立传,徐宜发还经常回母校,赴省内外各大高校为学生开讲座,用亲身经历引导青年成才。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文 马健/图

毛同理: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毛同理,1949年10月11日出生,郑州高新区枫杨办事处丁楼村人。1969年12月入伍当兵,隶属于海军东海舰队。1973年7月1日在部队入党。1976年转业,到郑州郊区磷肥厂工作。2005年因病退休,现住丁楼村丁楼庄园小区。

“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毛同理,郑州高新区枫杨办事处丁楼村人,1949年10月出生。9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高楼林立的丁楼庄园小区,采访了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

“我们家是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加在一起一共7个孩子,我排行第三。在挣工分的年代,由于人多、劳力少、工分少,分到的粮食不多,经常不够吃。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地里种玉米、小麦,产量都很低,一亩地只能收二三百斤粮食。”毛同理回忆说。

1969年,毛同理被村里推荐入伍当兵。12月份到达浙江舟山群岛,隶属于海军东海舰队。在部队6年,毛同理一直在做后勤运输工作。1973年7月1日,在党的生日那天,毛同理在部队光荣入党。

毛同理1976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因为驾驶技术好,被郑州郊区磷肥厂招入从事运输工作。30多年来的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运输工作,没出过大事故,获得了厂里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2005年,因患脑血管病,毛同理无法再开车,办理了病退,目前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退休工资。

几年前,毛同理所在的丁楼村进行了新型城镇化改造,原来的村庄已经变身为现代化城区。现在,毛同理和儿子住在一栋楼上,自己住5楼,儿子住12楼,有个什么事,坐电梯就能上下,感觉很方便。女儿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另一栋楼上,想见面很容易。毛同理的几个兄弟也住在一个小区,大家互相都能有个照应。

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毛同理十分激动:“国家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这么好,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感到十分高兴。”

郑报全媒体记者 黄永东/文

唐强/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3643 2019-10-01 00:00:00 二 我与共和国同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