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3
当好“娘家人” 办好“贴心事”
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 架起百姓“连心桥”
“爱满中原”敬老院里送文化
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 谈认识说体会找问题明方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好“娘家人” 办好“贴心事”
全市已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企业34658家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通讯员 尧立) 昨日,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总工会聚焦主责,切实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旗牢牢掌握在手中,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脑中,练就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真功夫。

全市已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企业3万余家

为着力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市总工会打造好“春风行动”、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阳光就业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品牌,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宣传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职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推动落实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做实工会小额借贷款、工会推荐贷款促就业。今年,市总工会在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中,组织招聘单位在豫工惠APP就业服务栏目录入用工信息1727条,提供职位12189个。据统计,服务月期间全市各级工会为6790人提供了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138人,带动就业2290人,为31487人提供就业服务,精准援助实现4937人就业。

扎实开展集体协商制度,聚焦工资报酬等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企业34658家。

全力推动“八大群体”入会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呈现出联动联建、突出重点、服务为先、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其中,今年新建“八大群体”工会组织260家,发展会员19480人。

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对建档困难职工中符合低保政策的,及时协调民政部门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保障困难职工与基本保障对象享有平等的健康权益;对没有成立帮扶机构的区而确有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尝试在市总工会直接建档,相关区工会承担帮扶责任。切实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推进“金秋助学”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延伸助学链条,形成“入学救助——在校扶助——就业援助”链条式服务,建立全程帮扶机制,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成功就业。

9万多名在职职工参加

职工互助保障

如何持续提升工会维权、服务实效,市总工会一直在探索。运用传统载体手段,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以党建带工建,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推动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作实践向新领域、新群体延伸发展,为实现工会维权、服务提供组织保障。今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工会充分发挥职工信访及“12351”职工维权热线平台作用,共接待调处职工来信、来访、来电1695起,涉及职工1912人次,及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不断创新维权、服务的载体平台。深刻把握职工需求变化,持续创新工会维权服务工作载体,着力搭建新平台、丰富新内容。今年3月起,在全市开展“普惠重疾·惠享幸福”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市总工会计划投入补贴2400万元,利用3年时间,为在职职工提供重大疾病互助保障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为9万多名在职职工办理参加了此项活动,赔付职工会员543人,支付互助金205.2万元,使基层工会和广大会员充分感受到了互助保障的温暖。深化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组织发动劳模、先进集体参与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已结对帮扶387户、智力扶贫333户、就业扶贫2户,新建扶贫产业基地2个,投入资金308万元。

坚持职工需求导向,提升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综合服务职工功能,市总工会持续开展工会会员绿色出行实名制普惠服务和“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助推计划”“会员专属生日礼” “5元特惠观影”“书香工惠”“返郑补贴”等常态服务,截至目前,共计投入3051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8711 2019-10-24 00:00:00 四 当好“娘家人” 办好“贴心事”KeywordPh全市已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企业346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