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3
6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 聆听主题教育红色故事宣讲
“八方援” 农技扶贫大讲堂 拓宽农村青年 致富渠道
一肩挑两村 托起村民致富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肩挑两村 托起村民致富路
——记市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徐晨恺

“我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将来,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也不带走一草一木,但留下的一定是与父老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驻村时的初心,徐晨恺安心驻村干实事,一心为民谋发展,两年间,带领两个昔日软弱涣散村,今成幸福和乐文明村。他也先后被新密市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党建领军人才”, 被新密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爱琴 文/图

有事商量着来 党组织凝聚力逐步增强

2017年,市市场监管局审批办副主任徐晨恺来到新密市大隗镇窑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窑沟村20世纪90年代靠造纸业兴旺发达,是中原地区首批营业额收入过亿的“亿元村”,但由于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一路下滑,成了镇里出了名的“落后”“涣散村”。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育村里的内生力量。徐晨恺决定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始着手,通过抓党建、带队伍,发挥全村99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他带头在村民组成立党小组,在每一个村民组建立一个党员活动室,探索建立村民组长和党小组长共同治理村民组事务的新机制。

“每5~15户都要产生一个群众代表,有啥事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和党小组长在一起商量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徐晨恺说。

有事商量着来,每个人都是主人翁,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

徐晨恺的努力,窑沟村的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半年后驻村第一书记轮换时,群众强烈挽留,经组织同意,他在担任张庄村第一书记的同时,仍兼任大隗镇窑沟村第一书记,以共建的方式继续对窑沟村进行帮扶。

一肩挑两村

托起村民脱贫梦

在窑沟村,他根据“一村一策”,推进河南省重点项目——窑沟瓷窑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用地2200亩,未来5~7年内拟打造5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有序推进。

同时,借助闲置工业用地,建成280亩工业经济循环产业园,入驻企业5家,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6亿元,投产后可带动全村闲散劳动力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厂务工,增加收入。

张庄村位于大隗镇东南角,社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徐晨恺担任第一书记后,结合张庄村农业为主的实际,抢抓机遇,争取惠民政策,去年以来,争取国家各类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水、路、污水管网、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村两委引进企业2家,企业已投资8000万元,带动劳动就业100余人……

两年时间,两个村先后被评为新密市级“文明村镇”,窑沟村还被打造为大隗镇党建示范村、基层组织先进村和新密市综合工作先进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9317 2019-10-26 00:00:00 六 一肩挑两村 托起村民致富路KeywordPh——记市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徐晨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