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张金凤 王晓萌 文/图) 初冬时节,气温已降,暮露成霜,古荥镇马村军属张增云老夫妇在自家新房享受着空调的徐徐暖风,再也不用担心肺心病复发了。“这好日子得感谢区人大代表啊!” 不能让战士父母晚年受艰辛 张增云夫妇以前住的院子是土坯房,已历经70年风雨,土墙坯泥老化、剥落严重,墙体还有多处裂缝,房子摇摇欲坠,屋内更是没件像样的家具。“无论夏天暴雨,还是冬天大风,我都得跑过来看看,或者把两个老人接到家中。”马村村干部心有余悸地说,“特别是东厢三间房已80多年了,时间太久突然倒塌,幸好当时二老刚从屋里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与破旧危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增云老人一颗炽热爱国心。他将独子送去参军,并鼓励孩子练好本领、为国奉献,儿子也不负期待,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虽忠孝难两全,但独自在家的老人毫无怨言:“坚决不给政府找麻烦,儿子参军戍边、报效祖国是我们的骄傲。”他们默默地将老宅已成危房且部分坍塌的事隐瞒。 惠济区人大代表贾玉辉在“代表之家”接待选民时,听到群众反映了这件事。恰巧当时工作安排慰问的对象正是军人家属张增云,贾玉辉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情况后,触动更大。“不能让为国建功的战士前方奉献还担心后方家人,更不能让把孩子交给国家、保卫国家的父母晚年还受艰辛。”贾玉辉说。 50天施工一栋新房拔地而起 为二老建新房成为贾玉辉代表的“头等大事”。围绕着“要让二老在最短的时间内住上最实用新房”的目标,贾玉辉开始“圆梦安居”计划。他利用自身资源,安排专业人员实地踏勘、精准测量;多次与老人沟通理想住房的愿景、需求;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在两日内提出三套完整的设计方案供老人选择。房子动工了,马村的村干部松了一口气。贾玉辉却认为,房子动工了,还不能松口气,房屋施工还有不少的事情,要考虑全面、布置周到。人老了视力减弱又怕冷,如何让房子采光和保暖兼具,如何解决室内有卫生间、农村无排污管网的问题,如何既让人住得舒适又能丰收时节晾晒谷物……“办好事,就要办好、办彻底。”贾玉辉说。 经过50天的施工,一栋新房拔地而起,主体房屋三室两厅两卫,内部装修雅致,空调、彩电、太阳能热水器、整体橱柜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还硬化了院内地面,修建了宽敞气派的大门。当戍边的儿子在视频中看到父母开心地介绍房前屋后的新家新貌后,激动地说:“要更好地多做贡献、报效祖国。” 贾玉辉说:“作为人大代表,更应当尽心尽力,能为百姓做点实事,这是责任,也是我的光荣。”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