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打造智能传感谷,高新区准备好了
区领导赴珠海高新区及格力(珠海)公司调研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打造智能传感谷,高新区准备好了

本报讯 在10月20日举行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终期论证会上,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这标志着高新区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从设想向着现实又迈进了一大步。记者 孙庆辉 文/图

高新区积极谋划扛大旗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明确“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确立了2025年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明晰了“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建设宜创、宜业、宜居智慧新城”的“四链一城”实践路径,将智能传感器、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北斗应用等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的项目来谋划。

2018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开幕式上,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明确表示:“郑州高新区愿意在这一轮的发展当中,扛起中国智能传感谷这面大旗,为河南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省、市大力支持添动力

省委、省政府对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寄予厚望。《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支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进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心坚定,大力支持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培育专案的通知》明确提出“经过3~5 年发展,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呈现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产业链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中国 (郑州)智能传感谷,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城市”。

高新区具备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郑州高新区在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发展优势,拥有以汉威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龙头企业,集聚了新开普、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传感器行业企业54家,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业化水平居于全国上游。拥有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平台。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由郑州大学、中电27所、汉威科技等省内外传感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组成;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由汉威科技牵头,联合郑州大学、郑州易度、上海恩邦等12家单位发起组建;此外还有汉威科技、日立信分别和郑州大学联合成立的物联网研究院和协同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将为郑州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提供技术和动力支撑。

知名机构赛迪担纲编制规划

郑州高新区将智能传感谷建设列为十大抓手级工程,并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功承办了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今年年初,经过公开招标,高新区正式委托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内首家上市咨询公司——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赛迪研究院成立了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为组长的项目团队。同时,为吸纳百家之长,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安永咨询集团,发挥其分别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国际视角、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对规划提出意见和修改。规划提出了“应用牵引”等四大发展思路,提出打造“三链三集群”(环境监测传感器产业链、智能终端传感器产业链、汽车传感器产业链、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以MEMS传感器为核心,发展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七大应用专项。

顶级专家为传感谷规划把脉

市长王新伟出席了当天的论证会。

副市长史占勇主持论证会。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论证会。

受邀出席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终期论证会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唐祯安,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春,航天九院704所研究员陈青松,木华资本管理合伙人穆振洲等。这些都是传感器领域的权威人士和精英专家,既有推动技术进步的院士,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领军人物,又有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极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

专家组指出,编制团队分析了传感器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内现状和郑州本地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完成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方案的编制,为郑州市和高新区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供了重要支撑,对郑州市和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规划文本分析了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提出产业发展的三大集群和三大产业链、产业发展定位和“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谋划了六大任务和七大专项及配套政策与措施,给出了发展重点与路径。规划内容符合编制项目的基本要求。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打造3平方公里的传感谷小镇

10月20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终期论证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编制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发展郑州智能传感产业进行顶层设计,明确郑州智能传感谷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发展步骤,引领郑州智能传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规划编制分为调研分析、初稿完成、征求意见、规划修改、中期论证、中期修改、最终论证、规划发布等8个阶段,这次最终论证是倒数第二个程序。此前,规划文本已经过四轮论证和修改。

规划主要包含六部分内容:一是智能传感器产业背景和趋势,二是本地产业基础,三是发展思路与目标,四是发展重点与路径,五是重大工程与应用,六是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以高新区为核心,谋划3至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推动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随后,尤政主持专家论证阶段议程。评审专家们分别发表了自己对规划的看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评审专家指出,传感器是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信息世界之间的一个桥梁。传感器本身也需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传感器发展可以催生许多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智能传感器未来前景广阔。郑州这个智能传感谷规划蓝图宏伟,多个指标在国内领先,建议郑州打造智能传感器研发平台,打造国家级检验、测试中心,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20864 2019-10-31 00:00:00 四 打造智能传感谷,高新区准备好了KeywordPh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