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2版:政事 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2
上级如何能听见乡镇的声音? 郑州做法值得借鉴
按照“四水同治”治水思路 高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我省印发考核细则
我市部署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华社半月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点赞与基层干部沟通交流的“郑州探索”
上级如何能听见乡镇的声音? 郑州做法值得借鉴
□新华社半月谈评论员 刘一鸣
扫码看 新媒体报道
扫码看 郑州《新闻联播》

编者按

昨日,新华社半月谈发表评论员文章《上级如何能听见乡镇的声音?郑州做法值得借鉴》,文中提到,近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与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交流,并表示,像这样的交流会,以后每季度召开一次。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点赞。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短短6个小时,浏览量便突破100万。

这是央媒前一阶段对郑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密切联系群众,在基层发现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广泛认同和持续关注后,新华社再度对郑州市的这一做法进行肯定和推广。本报今日予以转发。

近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通过电视电话的形式与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交流,该会的目的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现基层问题,交流先进经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徐立毅表示,像这样的交流会,以后每季度召开一次。这一做法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点赞。

一次看似平常的电视电话交流会,为何在基层会引起强烈反响?

答案是:对基层来说,这样与上级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太少了。从省委常委到乡镇领导中间隔了好几个层级,上下级双方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扁平化”的交流会,这样的做法极具创新价值,它对于解决上级机关与基层“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郑州的做法击中了当前基层治理中的一大积弊。长期以来,总有一些群众抱怨上级的政策到了基层就变了味,而相关的基层干部则认为上级的政策脱离实际,不接地气,自己在中间受“夹板气”,由此产生的监督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政策打架等问题已经成为基层治理中的痛点。这些痛点的形成,究其根源往往是因为基层与上级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基层干部的诉求给顶头上司说了不管用,而更高一级的领导根本见不着。

对于上级部门领导而言,倘若长期与基层干部缺乏有效沟通,或者到了基层也听不到真实声音,工作信息必然不对称,这也是一些领导“拍脑袋”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上级机关主动作为,扑下身子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切实了解基层问题和困难,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作风漂浮问题,郑州做法的价值正在于此。如果执行得当,这种形式的交流会能够成为听取基层干部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形成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有益补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一级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的试金石。郑州市委书记与全市乡镇书记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直接对话,并将这种形式常态化,这一做法不仅是在高层领导与基层干部沟通方面的创新尝试,更是在解决基层问题与化解基层矛盾方面,一次自上而下的积极探索。

对于各地乡镇的上级部门来说,应能从中体会治理之策:要科学决策,就要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基层,问计群众,对乡镇基层工作给予更多支持,对乡镇干部政治上多关心、力量上多保障、待遇上多倾斜、工作上少干扰,切实服务好基层,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27315 2019-11-27 00:00:00 三 上级如何能听见乡镇的声音? 郑州做法值得借鉴KeywordPh□新华社半月谈评论员 刘一鸣新华社半月谈发表评论员文章,点赞与基层干部沟通交流的“郑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