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90岁的刘贵栋于1946年入党,参加过湖北雪集阻击战、解放襄阳范城、伏牛山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尽管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近日,老党员刘贵栋从自己入党时的初心讲述到入党后如何用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记者 翟宝宽 中牟时报 马沂峰 文/图 投笔从戎,为新中国成立流血流汗 1929年11月的一天,刘贵栋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兄弟4个,还有两个姐妹,全靠父母种几亩田地养活一大家子。 “那个时候地里种的大多是谷子和高粱,我们家人多,吃的也多,粮食经常是不够吃,家里一直都很困难。”90岁高龄的刘贵栋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幸运的是,刘贵栋家里虽然清贫,但是父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10岁那年,刘贵栋开始上学,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家乡很快被侵略者占领,他的读书之路也走得异常艰难,但他一直坚持读书学习,不断追求思想上的进步。 “读书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是:‘既然你们读了书,不求你们每个人都有大出息,但是记住,绝不能当汉奸!’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刘贵栋谨遵老师的教诲,眼看着家仇国恨,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6年,因为在学校里表现突出,思想上一直追求进步,刘贵栋当上了少先队队长,同年,他被发展为党员。 “至今还记得自己写入党申请时的心情,当时那张纸还是麻纸,颜色比较深,我记得特别清楚。”刘贵栋回忆起自己入党时的场景,心情依然激动如初。入党以后,他更加坚定了信念,要用一生去践行自己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 1947年6月,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正在上学的刘贵栋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学生团,后来跟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他还参加了湖北雪集阻击战、解放襄阳范城、伏牛山剿匪等战役。在战斗中中弹负伤,至今身上还残留着战争年代的弹片。 枪林弹雨,历尽磨难铸就英雄本色 刘贵栋在当兵时,指导员问他:“有人说好男儿不当兵,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话不对,好男儿就应该当兵,报效国家!”他斩钉截铁地说。 刘贵栋在战场上是特别能战斗的英雄,在生活中也是个一心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好同志。1948年,由于表现突出,刘贵栋当上了部队的指导员,因为经常要和驻地的老百姓打交道,他也是人民群众心中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曾获得“三好”连队指导员的荣誉称号。 在驻地当指导员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王高生的孩子,家里非常贫穷,特别困难,刘贵栋就经常去他家,帮他干活,教王高生读书学习,让他在思想上也追求进步。 在他的影响下,王高生后来也参军入伍,并且成长进步很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王高生已经是某炮兵师师长。王高生并没有忘记曾经帮过他的刘贵栋,经常回来看望他,这也让刘贵栋感到欣慰。 1950年10月,当美帝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刘贵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美援朝行列,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刘贵栋历经枪林弹雨,多次负伤,身上被炮弹炸伤的痕迹依然存在。 “当兵就是为了打仗,为了保家卫国,我当时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刘贵栋说,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活到现在,因为他的很多战友都已经倒在了战场上。 牢记宗旨,为中牟县建设贡献力量 1953年,因抗美援朝负伤,刘贵栋回国疗伤,在医院整整住了好几个月,身体才完全康复,身上的枪伤弹痕见证了他浴血奋战的光荣岁月。 1954年,刘贵栋从部队转业到中牟,先后在中牟县人民法院、中牟县政法部、财贸部、文教卫局等单位担任负责人。从部队到地方,转变的只是身份,不变的是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战场上是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群众,到地方以后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党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共产党员的本色。”刘贵栋转业到地方后,没有丝毫怨言,一直尽心尽力地工作。 几十年来,刘贵栋换了很多岗位,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虚心好学,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为党和人民服务。在哪里工作,他就把战争年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带到哪里,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在土改、镇反期间,刘贵栋用自己的工资买红辣椒让老百姓当菜吃,资助过上不起学的孩子,帮助过生活困难的同事,自带干粮到农村解决疑难问题。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一个老党员、老战士传递的正能量。 “我的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给的,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了,不能忘记还有一些生活过得不好的群众,虽然能力有限,但还是希望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刘贵栋说。 “无论在哪里,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旗下的誓言我将铭记一生。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才让我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心里想着为人民服务。”说到为什么能坚守初心,刘贵栋这样说。 挥洒余热,为县志编撰献计献策 1983年,中牟县开始志书编写工作,当时在县民政局任职的刘贵栋,先后担任中牟县志编撰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被称为“中牟县活字典”。 刘贵栋带领同事查阅资料、走访知情人、察看现场,为书写中牟县历史发挥余热,奉献了10多年。年近古稀时,他负责编写的志书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编写县志和地名志,是同事一起辛勤协作的成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对于荣誉和成就,刘贵栋从来没有把自己排在第一位。 编写地名志时,刘贵栋和同事把中牟县所有的村子全部走访了一遍,非常辛苦。十几个严寒酷暑,春夏秋冬,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最辛苦最累的活留给自己。 “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得尽力做好工作,就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因为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你没有任何理由懈怠、懒惰,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现在的刘贵栋说自己要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无怨无悔地付出,使刘贵栋获得西北政法学院优秀学员、模范修养员、河南省科级成果奖等荣誉。而今90岁的刘贵栋坐在轮椅上,依然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为下一代讲解战争年代的故事,教导孩子们继承优良传统,传承传统文化,继续为社会进步尽绵薄之力。 坚守誓言,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 “我的一生是平平淡淡的一生,只是做了很平凡的工作,很多人的工作比我做得好,做的贡献也比我大,我就是本本分分工作,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罢了!”刘贵栋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很谦虚,觉得只是做了些平凡的工作。 生活中,刘贵栋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准则要求自己。他与爱人在1955年结婚至今,养育了4个子女,同时也把自己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父亲经常会跟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讲他以前的故事,战争年代的残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辛,当然还有现在生活的幸福。他经常教育我们要永远不怕困难,永远不要忘记艰苦奋斗。”刘贵栋的小女儿说父亲经常鼓励后代要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舞后代。 在刘贵栋的影响下,他的子女和后代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军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传统家风,都在各自的事业或者岗位上尽心尽力,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刘贵栋的孙子和外孙女学业一直很出色,高考成绩都是中牟县的前几名,读了好大学,还继续考研读博。 “其实对于子孙后代,我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并不一定都要取得多大成就,但是要始终牢记,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如果是党员更应高标准严要求,永远不能忘记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刘贵栋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