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鸡鸣听三县” 韩寺有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鸡鸣听三县” 韩寺有故事
箜篌城遗址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一洪姓将军憎恶连年征战杀伐,不忍生灵涂炭,遂离开军队,削发为僧,皈依佛门,并在中牟县东南方向建庙一座,取名“洪福寺”寓意“洪福齐天”。清康熙年间,“洪福寺”更名“张村寺”。清乾隆年间,有个韩姓和尚流落此地,附近村民争相施舍,捐钱、捐物修缮寺院供其休养生息。因和尚姓韩,故名“韩和尚寺”,寺旁有村,故名韩寺,鉴于对寺院敬畏之心,又名“小韩”,因地处开封、尉氏、中牟三县交界,有“鸡鸣听三县”之说,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庙会日,商贾云集,富甲一方。 张朝晖 王倩楠

古之韩寺 今之韩寺镇

韩寺即今韩寺镇,位于中牟县东南部2公里处,东临开封、尉氏,西扼中牟南大门,南接刁家乡、姚家镇相邻,西通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相邻,北官渡镇隔河(贾鲁河)相望。

韩寺镇辖区明、清属盖寨保、大秦保。1927年中华民国时期东部属于第五区,西部属于第一区。1941年属于岗王乡。1949年属于岗王区。1951年属于第一区。1956年东部属于水沱寨中心乡,西部属于城关中心乡。1958年属于孟庄公社、城关公社。20世纪60年代初,一度改为孟庄区。1973年公社由孟庄迁至小韩村,更名为韩寺公社。1983年改乡。1998年撤乡改镇。

半截楼村与古城村

半截楼村位于韩寺镇政府北1公里。东邻李楼村,西邻郭辛庄村,北靠陈桥村,位于贾鲁河南岸。明代山西洪洞县移民李、韩两姓始居于此。因半截街多为李姓楼房,得名半截楼(亦名半截李)。又传,半截楼曾用名河东刘村,行政隶属五图街道,位于五图街道境西北部。明朝末年,刘氏迁来,在桂河以东立村,起名河东刘,清朝初年,刘氏盖楼至半截而卒,又名半截楼。至于村名来由传说不一。

古城村位于韩寺镇政府南1公里处。东临中刁公路,南临文八沟,北临小清河。古城村因村边有座古城遗址而得名,有郭、马、孙、胡等姓氏;小王庄因清乾隆年间,王姓由县东蒜王村迁此成村,因村小而得名。

古城村空篌城的由来

古城村遗址据《中单县地名志》记载:“古为空篌城(城址尚存)、秦代名曲遇聚。古城西北两面城垣尚存,夯土层清晰可见,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达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铜刀、铜扣、铜箭头、灰陶仓、灰陶罐、布币、汉五铢钱等。古城遗址及古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郑州大学历史文学院教授张诚和考古工作者对中牟县韩寺镇古城村箜篌城遗址的夯土层考证后认为,远古时期的箜篌城,周围水草丰盛,竹林繁茂,为造乐器提供了很好的原料,箜篌堿应属商代遗存,中国第一个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可能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

现在的古城人把箜篌城遗址称为“老城头”。关于“老城头”村里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两个传说流传最广是“金马驹”的传说。相传在“老城头”的主峰下,藏着一个金马驹,每到黄昏后,金马驹就出来在旷野里撒欢,浑身金光四射,同时身上发出悦耳的响声。近30年间,在金马驹出没的地方,先后有三人从地里捡起三块金砖,其中两人为古城村人,他们至今都还健在。

“鼓”城传说。传说箜篌城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整天烟雾缭绕,琴声不断,神仙每每路过此地,都要驻足细听,有时听到入神处,和着乐声手舞足蹈一番。时间久了,神仙便决定在此建造一座城市,把这里变成人间天堂。在一个晴朗无风的夜晚,人们都熟睡了。旷野里一片宁静,神仙们便开始施工了。到天亮,这里就要“鼓”起一座城市。这个传说,已是神话了:某年,邻村一农妇半夜起来赶集卖鸡。路过古城村的时候,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东西越鼓越高。农妇吓坏了,为了壮胆,她拍了几下鸡,鸡子便叫了起来。先是一个鸡叫,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鸡叫了起来。这一叫不要紧正在进行“拱鼓”作业的神仙以为天快亮了,本来一夜可以“鼓”好的城市,因为神仙们慌乱之下匆匆收兵。天亮后,田野里留下一道高高的土堆,是神仙们的“半拉子”工程,直到如今城墙的遗迹还可以看到。

胡辛庄的故事

胡辛庄,清初陈姓建村,原名新庄。因胡氏为本村望族,清朝晚期又出过一位进士,民国年间更名胡新庄,演称今名。关于胡辛庄村名字的由来,还有几个说法:据传胡辛庄村名字中的“胡”是由“呼”字衍化过来的。而这个“呼”字则是来自北宋将领“呼延赞”家族。说法二,村子原来叫赵冯村,明末清初年间,胡姓人家从刁家乡大卞村迁入,陈姓人家从尉氏县庄头乡陈家村迁入,因胡姓人家出了秀才,能人多,人们都叫“胡姓庄村”,叫得时间长了,演变成现在的胡辛庄村。清朝时还有“大秦李胡辛庄村”的叫法。胡辛庄村在清朝时期出了很多秀才,胡孝先、胡孝增兄弟两人是秀才,胡孝先的四个儿子胡德诺、胡德迁、胡德赞、胡德传四人也都是秀才。且胡德诺后来又考中进士,但是因胡德诺身材矮小、又黑又瘦,考官只是让他随了个进士,另外王姓人家也出了两名秀才,分别是王家勤、王家香,两个人是本家兄弟。清朝时期王姓人家还出了东司长科,是父子两人,儿子叫王松年。陈姓人家也出了个秀才叫陈五皇。

清朝咸丰年间修建一寨,名祥中寨。占地300亩,有东、西、南三个寨门,东、西两个大寨门,南边是一个小寨门。胡辛庄寨墙高大坚固,土匪少有侵扰。北寨墙后来被拆除。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当时的保长陈多录率领胡辛庄村、尼悟岗、潘店胡村、董店、时寨村的30多个联防队员,勇敢抵御土匪。

尼悟岗与你悟岗

传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从山东出发前往韩国,路过你悟岗这个地方,忽然车子不走了,牛卧在地上。孔子下车四下望,发现远处一座沙岗,云雾缭绕,顿时悟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文祖根就在此地。后人因为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在这里悟出了风水,就把那座沙岗叫做尼悟岗,孔子第64代孙孔尚忠于明代迁此定居,以岗为村名,自此称尼悟岗,后来演变成了你悟岗。

瓦灰郭村与黄坟村

瓦灰郭村原名马回坡村,隋唐时一大将自洛阳率军征讨瓦岗寨,路经此地,不幸战死。众亲信观其村南一高岗处,水草茂盛,林木参天,乃风水宝地,遂将其葬于此。一郭姓副将感其救命之恩,不忍离去,在此结庵守墓。以其祖传烧制砖瓦为业,并在每一片砖瓦上都刻上“郭”字标记,因诚实守信,方圆数十里,凡修房盖屋,皆用刻上“郭”字的砖瓦。人人皆呼“瓦灰郭”,因与马回坡音近,瓦灰郭遂取代马回坡而流传至今。

黄坟村,相传清光绪年间,黄姓人家逃荒流落于黄坟村附近。发现四周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其上布满各种乔木和灌木,中间一片平地可以种植庄稼,且北临堤里小清河,有水、有林、有土地,适于生存。于是一家人就在此地安家落户。清末原村被风沙侵压,黄姓迁居祖坟旁成村,故名黄坟。旧社会的马家村是“沙岗群,锅底坑,怕旱怕涝又怕风”。自从引黄灌溉开通之后,沙岗窝变成了胶泥板,年年林茂粮丰,百姓安居乐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28350 2019-11-29 00:00:00 五 “鸡鸣听三县” 韩寺有故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