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AA08
“葛大爷”带《两只老虎》开启贺岁档
记录 一个时代的面孔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记录 一个时代的面孔
□刘渊

一个思考的城市一定比一个喧嚣的城市更有力量。

一个时代亦然。

经过多年的求索与螺旋上升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踏上可能这代人也未必真正理解和意识到它独特之处的一个崭新的大时代。

“山高人为峰”。人是万物的尺度。

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写作者,志在通过笔墨来记录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用文字来解读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雪夜读史,想起一张张无比亲近,同时又遥远、陌生的面孔,在泛黄的史书中闪耀,照亮后人的探索之路。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独有且无法重来的时代。我更清晰地知道,时势创造了英雄,英雄的背后,是亿万民众。作为英雄的土壤和养分,多少不为人知的面孔,湮没在了历史的云烟中……

他们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史。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太阳照常升起。

“在艺术和诗里,人格就是一切”。这是歌德的话。

今天,这个《城市面孔》展览里面的每一位,以及因为场地及篇幅原因没有登陆的那些面孔,还有未来与之有关的展览中将要出现的面孔,他们都以不同的生命形态,在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载体和方式,与这个时代枯荣俱进,与整个城市休戚与共。他们在用人类所共有的品德——诚实、善良、勇敢、智慧、坚韧……来创造价值和改造自己,也用此来对抗现实的冰冷和残酷,对抗生活的平凡和生命的不平凡。

认识潇光是在春天的一个傍晚,草长莺飞,万物生长,正是中原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清瘦的身形,腼腆的笑容,文弱一“书生”。看到作品才感知到这个“近90后”所蕴藏的过人力量和敏锐感知。5年前,他在北漂几年后回到故乡,开始个人独立的艺术表达,试图对改变这个城市和他所处的行业做些个体的努力,也可能一度会感到有些徒劳吧?在人潮人海里,在熙熙攘攘中,他看着故乡的日落日出,云聚云散,一个个新鲜陌生的面孔闪过。他用镜头开始记录这个城市的变化,“记录更深远和划时代的片段”,记录这个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观察者,他也变成了其中一分子。

展览开始筹备的时候已过了“小雪”。暖冬,看街道和天色常有暮秋的错觉。蓦然想起20年前那场与自己有关的“寻觅与回归”的“摄影展”(如果能叫摄影展的话),想起20年前那个冬天开始的远行……这时候会期待一场大雪纷扬而至,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有寒夜客来,有红梅凌霜,有红泥火炉,有红袖添香……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我们试图用城市面孔作为方法论来解读和解构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和时代。想起C·道森的话,真正的文明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秩序,因而其准则并非物质财富,而是精神洞见。那么,精神所洞见之处,每一个你,会与这个时代和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关系?那么,对时代总结和思考产生的思想丰饶是不是也算人类文明的建设和进步?是不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力量,让我们千百年来,生生不息?

谨以此,献给这个让我们五味杂陈的时代;

谨以此,献给这个让我们或爱或恨的城市;

谨以此,献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张面孔,和面孔之下,闪耀着的、每一个独特的灵魂。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28621 2019-11-30 00:00:00 六 记录 一个时代的面孔KeywordPh□刘渊